English

送别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

2009-07-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2009年7月11日晨,任继愈先生、季羡林先生相继辞世。尽管都预知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是两位文化老人在同一天结伴仙去,仍令学界震惊,举国哀恸。

任先生享年93岁,季先生享年98岁,两人的生命历程都几乎跨越了一个世纪。他们与他们所在的那个群体一样,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免山河破碎身世浮萍,下半叶也辛苦遭

逢风雨几经,其困惑与苦楚、迷茫与求索,实非后来者所能想象。然正如季先生所云“只等秋风耳边过”、“一蓑烟雨任平生”,即便是在苦难岁月,也问学不辍,一伺国事粗定,世态平宁,即自扬鞭奋蹄,终收获硕硕丰果。季先生通12国语言,凭一己之力翻译了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创建北大东语系,门下弟子恰如未名湖“季荷”一般连绵成片,晚年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译著并创作《牛棚杂忆》等散文,即使在病榻之上仍笔耕不辍……任先生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主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等,培养了几代中国哲学史和宗教学研究人才,历时15年完成《中华大藏经》106卷总编纂,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期间,积极推进图书馆建设……谢冕先生称,他们做学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就是他们生活的本身。诚如斯言。

治学之外,先生们的做人更为世人称道。季先生的质朴、敦厚、诚恳、平易,谦谦长者之风,任先生的朴素、低调,“诚信不欺,有古人风”(熊十力语),凡有追思,必被提及。季先生请辞荣衔,不当“国宝”、不当“国学大师”、不当“学界泰斗”,任先生交待不出全集、不过生日、过世后不举办隆重的告别仪式,有口皆碑,无不称颂。季先生还讲: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任先生也称:一辈子不做挂名主编。古人常谓:以人为镜,以明本身得失。身后繁华已无关逝者,对于后学而言,季、任二先生这两面铜镜,却当永留心间。

大师一去,多有“一个时代结束”之慨叹,此言不差。“泛五四一代学者”确已无几,另一方面,先生们的宁静从容、坚定与勤勉,以及毕生求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的精神,与浮躁当世反差实大。

历史阔步向前不休,时代终会更迭。一个时代终结,也自会有新的时代开启。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超越了历史加诸于身的不幸。幼年以国学开蒙,负笈时学通中西,终其一生皓首穷经,甘坐冷板凳,为往圣继绝学,虽屡遭磨难,不改信仰初衷,他们恪守了中国传统士大夫仁爱、恕道的气节情操,也始终秉持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他们身上曾经散发的光辉,真正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

一样的学术大家,一样的布衣情怀,不过一介书生,一生胸怀家国。大师一去,风骨长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