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香人生的一个记录

2009-08-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莫砺锋 我有话说
  《曲士语道》,徐宗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老友徐宗文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也是一位术业有专攻的学人,这样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生活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编书,就是著书

,正如苏东坡所云:“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不久前收到他的新著《曲士语道》,翻阅一过,更加坚定了这种看法:原来宗文除了编书、著书之外还擅长评书,他的人生真是浸透着书香。

与宗文以前的著作(例如《三馀论草》)不同,这本《曲士语道》不是一般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书评集。《庄子》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宗文以“曲士”自喻,当然是出于谦虚。然而他不但不承认自己“不可以语于道”,而且公然以“语道”者自命,可谓底气十足。这种底气从何而来?读毕全书,便恍然大悟。原来此书所收的40篇书评,十有八九是评说宗文长期担任总编的那家出版社所出的图书,其中又以他自己担任责编的图书为主。也就是说,宗文所评的图书不是泛泛浏览的过眼烟云,而是渗透了自身的汗水与心血的劳动成果。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是一句贬义的话。但是如果王婆是个老实人,此瓜又是王婆自家所种,是她自家经过浇水、施肥、锄草等一番辛苦才收获来的果实,那么她吆喝几声又有何妨?此瓜是苦是甜,是熟是生,当然只有种瓜人最清楚。同样,作为一本书的责编,尤其是像宗文兄那样极为负责的责编,他对该书的优点与缺点都了然于胸,写起书评来就能切中肯綮。

在此书的代前言《编辑原来是书生》中,宗文说了这样两句话,第一句是:“编辑职业主体上要‘为他人’,但并不是‘唯他人’。换句话说,编辑工作应该有并且一定要有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编辑绝不是作者的‘养子’或‘孝子’,也绝不会单纯地为别人而活着或依附于别人而活着。”第二句是:“最核心的一点是编辑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书,时时事事与书发生关系,可以说,编辑就是为书而生、为书而死、为书奉献一生的人。”宗文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翻开这本书评集,发现宗文所评之书,绝大部分属于学术性、艺术性很高的书,其中有多部获得了出版界极为重视的国家图书“三大奖”。宗文还私下透露给我一个秘密:这本《曲士语道》所评的40种图书,凡是他亲自担任责编的图书,最不济的也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几乎没有例外,少数还曾获得一、二等奖。获奖率如此之高,由此可见,作为一名编辑,宗文在选题、约稿、编辑诸方面都付出了大量心血,从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如今的编辑队伍里,像宗文这样长期不懈地为自己当责编的书(或本社出版的书)写书评,实属“凤毛麟角”。其实,无论是图书的作者还是读者,都十分需要宗文这样的人来写书评。作者著书是给广大读者看的,当然希望能够及时了解读者的感受和意见,其中作为第一读者的编辑们的意见如何,也是他们首先需要关心的。读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新书,如何选择应读、可读的好书,也需要有优秀的书评家来引导。编辑写书评,既是和作者交流切磋的有效途径,也是为读者指引书山路径的有效方法。宗文作为一位学识深厚、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他的书评往往是一语中的、切中肯綮的,这本《曲士语道》就是最好的样本。

宗文本人就是学界中人,他与许多作者都堪称知己,为知己而写书评,所以能搔着痒处。试看收在本书中的书评,都是他花力气、用功夫写出来的,因而有深度、有见解。例如评王钟陵的《中国中古诗歌史》,兼谈文学史著作编写方法论问题;评毕万忱的《中国历代赋选》,兼谈“当代文选”问题;评曹虹的《中国辞赋源流综论》谈及对赋学研究的启示,不是就书评书,而是兼及相关学术领域内的重要问题,其他的书评亦大体如此。需要强调的是,因为他有一定的学术底蕴,他的书评勇于也善于和学者商榷异同,完全不同于时下习见的那种浮浅的泛泛而谈或廉价的胡乱吹嘘,因而他的书评每每为同道所称赏,许多书评发表后还引起学界的热烈反响,也能给原作者以重要启迪。

宗文把书评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性的书评,重在发现;一类是主观性的书评,重在发明。宗文自己的书评这两类性质的都有,并且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试看属于后者的一例:陶渊明究竟有无“忠晋”的倾向?历来看法不太一致。周振甫先生在他的论著《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中持“无”的意见,理由是陶渊明对刘裕北伐获胜采取“冷淡”的态度;陶的诗赋中不像传统所谓的“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陶渊明“归耕”到刘裕代晋的年代相差十七年,他不可能预料到日后政局的变化。对此,宗文在其书评中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讨论开展得比较充分,也较令人信服。总之,此文名为书评,实际上完全可以看做一篇颇有分量、且具一定创见的论文。这正说明宗文书评的特色和价值。

几年前,我在宗文的古代文学论著《三馀论草》的出版座谈会上说过:“宗文是老实人,文如其人,他的文章的特点也是老实,是老实人写作老实文。”宗文谓为“知己之言”,并称此评“甚获我心”。在本书内,宗文把他的40篇书评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类,他说这是根据自己对专业的熟悉程度而划分的,这真是老实诚恳的态度。其实无论是哪一篇,他都写得极其认真,又很见水平。我特别注意到本书附录的对于博士生论文的12则评审意见,用他的话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书评”,他写得非常认真,而且有颇多发现,对于鼓励学生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曾多次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论文答辩会上与宗文共事,我在会上就感受到他的认真态度。

还有一点必须补充的是,宗文的文章除了“老实”之外,笔端也常带感情,并且颇有文采。例如本书的两篇附录《编后“题词”》、《神龙见首不见尾》,内容都是纪念他的恩师的,立雪情深,读之令人堕泪。后者写他当年登门拜访徐复先生的经历,对恩师的崇敬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文情并茂。古人说修辞立其诚,说到底,只有老实人写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

宗文编了30多年的书,写了30多年的书,也写了30多年的书评,他的人生浸透了书香,这本《曲士语道》便是其书香人生的一个记录。但愿这缕书香能沁入更多读者的心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