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文化论坛》在上海举办第五届年度论坛

2009-08-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胡俊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中国文化论坛》第五届年度论坛近日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五四以来西学在中国的状况及其评价和展望成为讨论的主题。国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并出席大会。

与会专家学者强调,五四以后,西学传入中国的重心和维度从物质层面转到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核心的思想、观念层面

。思想、理论、著作等西方学术成果,文史哲、政经法等西方学科,大学、研究院、学会等西方学术建制和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被引入、传播并迅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塑造五四的西学本身在变,五四所影响的中国也在变,所以梳理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四川大学历史系罗志田教授认为,五四时期各种流传的西方观念是一个涵盖极其复杂的符号象征。在五四学生运动前后,时人对“自由”和“自由主义”的认知没有清楚、明确的共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周武研究员认为,五四时期由于文化市场的介入和出版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新文化从校园试验迅速演变为席卷全国的思潮、运动和现代中国最具深远意义的文化事件。

与会学者提出,五四开启了中西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激烈大碰撞的序幕,90年来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引发我们对此作出一系列的专题研究,我们有必要从这些不同的路径出发,探讨和反省西学在引进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经验、学错的原因、学失的教训,并且追问学到的是否就好、学错的是否要改、学失的是否重新拾回。美国泽维尔大学哲学系白彤东教授认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儒家政治哲学仍具有当代相关性,在应对近现代西方的自由、法治、民主和人权等主流政治思想的挑战时仍具有生命力。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包亚明研究员提出,在借鉴西方理论资源时,必须清醒意识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独特性。哲学所童世骏研究员认为,中国人用汉语进行的西方哲学研究,存在思想上谬误和混乱的风险,比如单纯依赖西方哲学的中文译本,常常会使思想误入歧途;西方哲学中一些概念区分虽然在中国也非常重要,但不容易在汉语中妥善安置;西方哲学中有些问题和概念与西方语言、文化难分难解,要通过用汉语的研究来显示其在汉语世界的意义,尤为困难。

与会代表指出,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已不同于五四时期,随着中国崛起于世界,中国意识和文明自觉已逐渐凸显,单纯西学东渐的文化传播途径和照搬照抄西学的文化思维不断受到反思和批判,但直接接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狭隘之嫌,面对百年来中西文化纠结的格局,要有中国意识和世界眼光的并举,未来世界中的中国文化建构要超越“中学”与“西学”,中国梦应当是人类梦、世界梦。日内瓦大学汉学系张宁教授认为,仅仅将西方当作对手去超越西学是建不成中国典范的,想找回没有经过西方文明“染指”的古代中国典范也缺乏可行性与创意,中国典范的建立要超越狭隘的中国情结,要将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成“人类梦”的追求。华东师大历史系刘擎教授认为,要破除西方学术和思想的霸权,汲取本土文化资源的精华,塑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中国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