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越出越厚是利是弊?

2009-08-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山东省日照市 常侠 我有话说
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书却越出越厚,这是否悖理?现在到书市买书,过去的小开本、小薄书再也见不到了,那些便于携带,便于读,便于翻的“手册”通通不见了,出版商家不再出这样的书。这并非市场原因,而是书市浮躁原因,求大,求厚,求声势,求门面,造势上市,小东西好像不适合时代心理。其实书与别的商品不同,真正读书
的人都是识货的,务实的,不可能被外表所迷惑。现在不但薄书没了,连从前的大小32开本的书在市场上都见不到了。那些传统开本,读起来方便,携带方便,古代的书开本小,而且都很薄,分册出,就是为了读起来方便。过去读书有厕上、马上、枕上,如果一本书像面板,就没那么方便了。

现在的书大得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书了,全部是大开本,印得像一省甚至全国的电话号码簿一样大,一样厚,要抱着翻,抱着读,一本书拿起来让人感到吃力。读这样的书,不能是一般读者,必须是“专业读者”,必须正襟危坐,否则读不了这样的书。有些书被人们称之为“枕边书”,就是放在枕边随时可以读,轻便,像现在这样的大本,抱着能把人累晕,哪还有情趣读书?

按现在这个时代,读书的人本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整体时间更少,书应当出得越薄越精才好,越出越厚不合道理,除了时髦,恐怕就是一种商业作风,以厚以大招眼,造成市场声势,但书不会像服装市场那样以流行为商机,炒作的书都是短命的书,读书的人认的是内容,他们并非不识货,大而厚并不一定就是他们的选择。再者,人们也不会相信大而厚的书就是好书,就必定内容含量丰富,真正的好书不在大也不在厚。中华书局出的《唐诗三百首》,薄薄的一本小书,一册在手,可以“从八岁读到八十岁”。清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也是小书,却是难得的好书。像《?庵书话》、《西谛书话》那样的好书、薄书,现在恐怕要绝版了。我曾买过周作人的一本小册子《闲适人生》,不过二百多个页码,是比小32开还小的一种版式,可我放在枕边读了很多年。我前些年买过一套《鲁迅全集》,是一种大32开本,比比现在的大开本,也算是“小书”了。但因为相对又厚又大,又是精装本,读起来不方便,就只用于放在书架上观瞻。我读的鲁迅的作品,都是平时购买的一些简装本和单行本,读起来方便。当年鲁迅的杂文集都出的很薄,每册不足百页,那样的薄薄的单行本,现在只有旧书摊上可以见到。

观目前的书市,因为求大求厚,出版的路子越来越窄,读物越来越窄,好书越来越少,不够篇幅规模的好书,没人出版,造成书市内容单调,各种门类的趣味性的书很难见到,许多有品位的好书几乎绝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