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术与人文的交响

2009-09-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叶当前 我有话说

黄意明、杨赛先生主编的艺术院校版《大学语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梓行了。阅读这部主要面向艺术类院校的教材,不难发现编者匠心独运,在众多“大学语文”教材之外,开辟蹊径,寻求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契合点,体现出鲜明的
特色。人文教育的界定众说纷纭,教育界一般认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是通过相关的人文素材对大学生进行提升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教育是一种美育,是人性美的培育。因此,非艺术类专业经常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愫与艺术教育能否擦出火花来呢?从“大学语文”课程中寻求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点,堪称一种创新性尝试。

传统“大学语文”教材一般按照时代先后选录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众多教材在选材上面面俱到,几乎是一部简明中外文学史。有些教材则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角度结撰,侧重古典文学的编选,几乎是《古文观止》与《唐诗三百首》的翻版。太全太专,都存在一些难免的弊端,诚如本书编者所言,“大部分教材偏重文学性,缺乏价值性和操作性,重复雷同,缺少专业针对性及忽视接受者的丰富多样性”。因此,编写一部专门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这本教材一反传统“大学语文”按时代先后或者按文体编排的体例,采取归类编排方法,确定为十四大类,选录材料,编撰成册。推敲十四章标题与选文,不难发现编者寓天、地、人三才于一体,致意于人与自然和谐,最终归依于人的心性发展的用心。

根据艺术教育的教学实际,编者选录了艺术家谈艺术的作品,以丰子恺、启功、梅兰芳等先生的切身之谈叩响艺术之门;同时,还编选了古今品艺评艺的优秀之作,如三首唐朝古琴诗,金庸《笑傲江湖》的《授谱》段;熊秉明先生的《看蒙娜丽莎》既是对《蒙娜丽莎》感性的欣赏,又是一篇学术性札记,对训练大学生的艺术品格与学术素养都有一定的作用;像这样带有学术特色的文章还选录了弗洛姆《爱的对象》、史怀泽《人道》、余秋雨《风雨天一阁》、范曾《徐悲鸿论》、陈鼓应《蝴蝶梦》等。

这部教材的选文标准颇具开创性,即特别注重作品的人文因素,重视性灵的抒发和情感表达,“把性灵之作、感悟之作作为首选”,选录作品多数是性情之作。如张载《西铭》选段可谓谨严的理性之作,然其“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呼声,直击人心,有着超强的号召力,有谁认为其不是出于真性情呢?曹旭先生《客寮听蝉》不期然与“万树的蝉声”邂逅于“异国的夏天”,“淡淡的惆怅”被飞蝉“弹奏成秋天萧瑟的序曲”,句句字字,都是真情的流露,是“蝉”声撞击内心的波澜起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