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读八十年代文学

2009-09-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俊 我有话说

《重读八十年代――兼及新世纪文学》,王德领著,学苑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28.00元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了“八十年代”研究热,而对于八十年代文学的研究,是

其中的一个学术亮点。众所周知,文学在八十年代的思想文化界占据了一个耀眼的位置,在思想解放的汹涌潮流中,扮演了一个“启蒙者”的重要角色。八十年代是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文学不仅具有文学文本价值,还具有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维的价值,在文学的背后,隐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而对八十年代文学的解读,传统的社会学批评、唯美批评局限性很大。如果在文化研究的视域中,将围绕具体文本的各种因素进行重新梳理,将文本历史化,重新解读八十年代文学,则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文学在八十年代思想文化场域中的具体位置,使我们更加理解那个时代。我认为,《重读八十年代》的作者王德领大体就是遵循这样的学术思路来重读八十年代文学的。

王德领从事文学评论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不为写而写,而是把评论对象放置于历史大背景和当时所处的社会语境下,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作者的写作态度真诚,没有“掉书袋”,没有大量使用文学理论上各类的专用名词,而是以丰赡的史料还原历史现场,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从细部一点点清理淤积于文本之上的堆积物,并在这样的宏观与微观结合处生发出明晰的问题来。与一般的文学评论不同,作者深刻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社会生活对文学思潮样貌及走向的巨大影响,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当代文学评论的危机感驱动下,王德领不但“破”,而且尝试“立”,所以才会有《不能承受的寓言化之重》、《八十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受中的技术主义倾向》等一批写史多过品文的评论佳作;才会有这样深刻的发现:“以往我们只是将视线盯住王蒙的意识流小说、马原、莫言、韩少功、扎西达娃等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探索作品,忽略了其实在新时期文学伊始,即已开始了一个巨大的偏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革新运动,向着代表着世界文学的最新创作方法――西方现代派文学靠拢。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改头换面,在语言、结构模式、叙述视角等方面求新求变,呈现出‘主观性’、‘内向性’、‘非情节化’等,其中偏离现实主义小说最远的,就成了我们常说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

为什么要选取“八十年代”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进行再阅读,作者在封底文字中说得非常清楚:“八十年代的好多作品从今天来看都失效了,八十年代的文学真正成了另一个世纪的事情。九十年代文学与八十年代文学发生了断裂,虽然这种断裂感不如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文学所发生的那么强烈,但是确实在文学的内在气质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种单纯的具有浪漫、探险、理想的诗性气质,对社会人生具有较强的探索、论辩色彩的文学,逐步让位于一种繁复的具有沉实、中庸、浑浊的散文气质,带有较浓的物欲气息的文学。而正是这种裂隙的存在,使我们对八十年代文学有了一种距离感。在一个发生断裂的文学时期,重读是十分必须的,这是在新的知识视野、文化谱系中的重读,不仅是对文本的细读,也是对一个时代的阅读,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八十年代文学史的重新叙述。”

王德领“始终有这样一种愿望:提供一种最为切近作家的观察角度,一种较为客观真实的视角,这既是一种资料性的对于文学现场的保存,又是一种建设性的对于批评和创作做桥梁式的沟通,同时又是一种观察作家作品的最切近的方式”。对于当前的文学批评,他“说实话非常失望。……目前文学批评的弊端之一就是离开了真正的文学现场。离开了文学现场,批评就会变得轻浮,不真诚……对于诚实的批评来说,完整地再现文学的现场尤为重要”。基于这种觉醒,作者在书中强调“与作家对话”这种“对话体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式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可贵的。可惜的是,这种文学评论家与作者之间建设性的对于批评和创作的桥梁式沟通,在本书中只是浅尝辄止。我们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在“对文学现场的挖掘和清理工作”方面取得创造性的进展。

从“人性张扬”到“世俗关怀”,是三十年来文学思潮的嬗变轨迹。这在作者的批评文字中也有反映,仅从文章的题目来说,《走进真实的鲁迅》、《迷幻花园里的智者》、《柔软与坚硬》等,显现出作者并不想单纯立足于文学批评的“野心”,而将其化成了与每个读者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使文学评论更具有亲和力及可读性。从评论的对象上看,《医生视角和身体叙事》和《感官文学的生成及其局限》两篇为全书的佳作,这与作者对“感官文学”、“身体叙事”这种类型写作的研究比较深入有关;而《穆旦诗歌中的现代主义》、《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等文章则反映出作者把对诗歌的创作――作者曾出版过个人诗集――转向对诗歌的评论后,得离窠臼,文笔恣肆,更具个人特色。

通读《重读八十年代――兼及新世纪文学》一书,可以看到,作者靠着才智与灵性,敏锐地捕捉出评论对象的特点和价值,写作角度新颖,有别于一般的文论著作。用作者本人的话说,“由于做文学编辑的缘故,使我对作家的观察较为真切。我熟悉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熟悉他们人性中的伟大处,也熟悉他们的弱点甚至卑琐处。在我的眼中,当代作家、作品都是丰盈的、原生态的。”

近年来文学批评愈来愈超脱了,凌空蹈虚,自说自话,远离了文学现场,也遭到了创作界的冷落。而一个文学编辑的文学批评,是带着体温的,是充分现场化的,和批评对象的关联异常紧密,这也是这本书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