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诺奖获主“没想到”说起

2009-10-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鲁民 我有话说
今年10月6日,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著名华裔学者高锟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大公报》10月6日)

无独有偶,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在得到自己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也很惊讶地表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意外”。

再往前数,2004年,以色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就很平淡地对记者说:“不仅没有想到会得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芙蕾德・耶利内克在获悉自己得奖消息后,也很平静地表示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本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并宣布自己不会去领奖。(《湖南日报》2004年10月15日)

这么大的事为何会“没想到”“很意外”?按我的理解,那些获奖得主,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时,当他们把为人类奉献当成自己的人生最高目标时,是完全可以做到淡薄名利,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的,即使包括万众瞩目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这也是历史上很多大科学家、大作家的共性。

爱因斯坦听到自己获奖的消息后,就索性扛着鱼杆到湖边钓鱼去了,免得世界各地祝贺的电话、电报影响他的清静。居里夫人的诺贝尔奖奖牌给孩子当了玩具,友人感到很惊奇,居里夫人却平静地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法国作家萨特更绝,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嫌“麻烦”,当然还有其他理由,干脆拒领奖牌奖金。18世纪的瑞典化学家舍勒的经历也挺有趣,瑞典国王因为他的科学成就决定授予他奖牌,糊涂大臣却把奖牌错发给和他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后来发现错了,要重新颁发时,舍勒却托词太忙,也没有去领奖牌。

平心而论,人人都要食人间烟火,也都有七情六欲,包括科学家和作家。那么,对于各种荣誉和奖励,完全不想不现实,想得太多也没有意义,想入非非则自寻烦恼;最好是介于想与不想之间,偶尔想一想,以激励自己,但绝不能想得入迷,甚至走火入魔。那么,成功和荣誉往往就是在你“没想到”或不甚在意的时候,悄悄光临,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就像赫什科与耶利内克那样。

当然,高锟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没想到”,还有另外两层寓意:一是说明他们两位肯定没有为获奖去瑞典皇家科学院“攻关”,去打探消息,譬如宴请评委,送红包,赠厚礼,套近乎,拉关系等,否则不能一点也不知情。同时更说明,诺贝尔奖评委们都能严守纪律,保守机密,没有以权谋私,而不是谁给了好处,我就给你透露消息。评委会也只认成绩,不讲关系,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让大家口服心服。

遗憾的是,今年的诺贝尔奖又与中国无缘,但科学家们的获奖历程却给我们启发:只要大伙埋头苦干,卧薪尝胆,辛勤耕耘,做出突出成就,总有一天,诺贝尔奖也会在“没想到”的时候,花落咱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