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贺圣遂:图书的做“好”做“精”时代到来

2010-01-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圣遂

12月中旬,开卷发布报告称,11月开卷综合指数下降4.8%,为开卷11年以来下跌幅度之最。虽然在10月以及11月,图书零售市场进入季节性波

谷,但相比于去年同期,市场整体销售增长规模并没有表现出上升趋势。各地书城图书经营面积的日益萎缩,更让人们对2010年书业走势感觉前途莫测。

市场似乎被挖掘尽了,畅销书不好打造了,退货越来越多,上架越来越难,回款周期越来越长,根据开卷公司今年针对国内百家大书城的图书上架情况调查,100家大书城的在架动销率仅为52.06%,近80%的图书品种,仅贡献了不到10%的码洋。“低迷”,似乎正在成为近年来图书市场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贺圣遂的感觉中,2009年,复旦社很多品种的销售不如以往,明显新品种投放市场后,主发能力在下降,同时退货在增长,这就是市场不好的信号。但给以贺圣遂信心的是,两个重点产品弥补了一般产品的不成功,这让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年销售码洋3个多亿的基础上,销售逆市增长了1000多万,而且还是复旦社在坚持人文立场、精品战略,拒绝许多“诱惑”的前提下。

由此,贺圣遂坚定了自己对未来书业的看法:图书的做“好”做“精”时代已经到来。

“开卷的数字绝对正确,与我们对市场的观测是一致的。所以,纸质图书必须向做‘好’发展,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做‘大’。”贺圣遂认为,现在的很多纸质出版物太滥,很多书形式大于内容,或者说连形式都没有。很多图书都不应该出,或者是出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究竟是为满足哪一种需要而出版,从而导致图书市场的这个结局。

“如果做1000册就满足了市场需要,为什么要做3000册呢?3000册如果有2000册出不去,你就亏了,因为成本核算是根据3000册来核算的。如果成本是以1000册来算的,销售1000册就盈利或者至少保本了。”

复旦社的2010年规划是,拿出足够独特、有品质、无可替代的产品出来,“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而且竞争又是良莠不分、泥沙俱下的局面下,只有找出绝对的、充分的无可替代性的产品,跟传统品牌的优势叠加起来,才能达到销售和影响力树立目标”。贺圣遂表示,复旦不是用体量和别人竞争的出版社,而是完全可以凭借复旦这样一个百年名校,借助复旦大学的平台,构建复旦社为中国的学术出版和高校的教材服务的目标。近两年来,在出版高校优秀教材和学术精品著作的基础上,复旦社还推出了一批有品质的人文社科图书,在业界、知识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重视当代学者的原创性是我们人文社科书的最大特色”。2010年,复旦社将有一批精品人文社科书推出。

其二,复旦社将搭建一个立体的营销推广网络。“在平面媒体上发几篇书评,登一些广告,在书店拉几个易拉宝,就可以把书发好,绝对不可能。”

尽管不常使用电脑,但并不影响贺圣遂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敏感,他正在关注网络媒体的“病毒传播”效应,准备运用于自己的新图书品种。“网络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不断重复叠加,纸质媒体可以提供经典性。应该将经典和叠加效应统一使用起来,传播效应才能更广泛。”

作为一位“很注意看书评”的读者,贺圣遂对现在的部分书评意见很大。“很多书评都是一己之好,是小众的,没有公众立场,没有关注大家的需要,借助公共媒体平台在玩自己的兴趣,太可笑了。”

无论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中,小众做足也是大众,“为小众的出版也有商业利益,但关键在做好,如果做得很粗糙,是没有商业利益的”。所以,贺圣遂强调,纸质出版物的特性、优势决定,向做精做好方面去发展,才是纸质出版物的前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