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议“为什么丧失了耻感”

2010-01-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散木 我有话说
似乎很长一段时间了,舆论的关注点始终是落在了大学教育身上。

最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历史怀旧的书籍,如《民国那些人》、《民国年间的那人这事》等,更包括了许多谈及过去的大学等的书籍,比如何兆武先生的回忆录《上学记》,一如葛兆光先生阅读后的感受,我们真是艳羡和追慕“成为中国那一代的知识分子”的时代

,何先生在书中说:“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在书中,他又一次强调:“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读了这些文字,想必读者的心情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我们和当学生时的何先生对“幸福”的感悟,实在是太不同了,或者,又是竟是太相同了。

其实,世风、学风,等等,其好不好的一个标准,除了可以量化的因素之外,最能反映出的是人们的精神状态,这远非后来到处搞得鸡飞狗跳的什么“教学评估”之类能够显示出来的。过去清华和西南联大的梅贻琦校长以为:“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远哉。”可见,就是我们现在艳羡的“过去的大学”,其实也存有问题。笔者一向以为:要方便地认识大学的真相,莫过于去阅读那些并非“网络化写作”的“大学小说”,这如过去的名篇《赵子曰》、《八骏图》、《围城》、《未央歌》、《青春之歌》等,如今呢,则是描写校园内的《桃李》、《所谓教授》、《风雅颂》、《叫兽》以及出了校园的《沧浪之水》、《所谓女子》等,虽然都是“大学小说”,小说传达出的大学(大学人)等的精神状态,却每况愈下了,或许,这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以及某种的反差?记得李敖演说时说了一句很快被人传诵的名言:“现在是形势大好,人心大坏。”这“人心大坏”,从不同的理解来说,可能是说社会风气的污浊、国人素质的低质,大学自然不是避风港,或者它还竟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记得许纪霖先生就曾接着李敖的话头说:“人心大坏”,比如“为什么大家觉得教育这个最突出呢?第一,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直接涉及到每一个人,很突出。第二,教育本来是最斯文的地方,不该腐败的,竟然也腐败,你觉得官僚腐败那很正常,贪官多、清官少,历来如此,商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好的评价,本来就没有寄予大的希望,但是世界上唯独对两种人寄予道德期望,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医生,老师拯救人的灵魂,医生拯救人的生命和肉体,但是最遗憾的,连这两个应该坚守道德最后底线的人都有腐败了,所以这个问题变得很突出,成为新闻。”那么,由现象而本质,“问题在于这种腐败背后有一些是制度上的,有一些是个人品质,更重要是一些制度,逼良为娼”,这也真是黄波先生所问:“环顾国内,这显然不是孤例,这其中有没有一种制度性的东西在发挥作用?”陈平原先生在《大学何为》一书中也说:大学问题极具复杂性,而改革的代价、各种冠冕堂皇口号的背后,很可能隐含着利益争夺,甚至是各种卑污的权谋,比如说:学术评奖,搞得最多的,往往是容易做假的行业,“越是不自信或无质量保证,越需要各种奖项保驾护航”,既然评价标准和体制如此,难保人心不坏。

“人心大坏”,很可能是“片面的深刻”的观察吧,那么好,就说点“片面”的话。如果说“人心”就是指人的素质,这东西其实就是水里的鱼,水浑浊的话,鱼无论怎样也不会快乐,于是久而久之,天真的人们会忘了怎么去相信、忘记了自己曾经没有戒心,也忘记了自己的书生意气,甚至忘记了自己怎么去“简单生活”,等等。

据说有一家医院请了一位教授来讲课,内容是如何“忽悠”病人,该教授说:“医生要学会赵本山忽悠范伟的本领,忽悠病人,原来腿没病的,愣是给忽悠瘸了。”更有人说:人间的行当,大概最阳光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医生,以及“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现在可好,污七八糟,每天我们都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事情。过去龚自珍先生一眼窥破了清朝将为“衰世”,描绘彼时社会人心,有一篇名作《病梅馆记》:所谓“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达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如果大家的“审美标准”都以“病梅”为美,而且久而久之形成了“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社会人心局面,你说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的社会?

不过也不须颓唐,也是西哲之一的费希特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告德意志国民》的演讲中最后说:“我们现在是失败了,但是我们是否要受人轻视,究竟除了别的损失之外,我们是否还要损失我们的人格,这就全看我们自己的努力如何了!”那么,如果我们不再容许“损失我们的人格”,是否应该从恢复我们的“耻感”开始?当然更应该进而改革那个“制度性的东西”,庶几,普希金那首曾经抚慰过许多人的心灵的诗句,才会重新在我们的心底生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