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业余的魅力

2010-0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冯威(《出版人》杂志编辑) 我有话说

周有光

大约十几年前,我立下一个坚持至今的小志向:不把自己的爱好当职业,所以,这些爱好至今还那么“业余”,因而那么纯粹。按这个标准,我发现没有名利压力的写作才是自

由的写作,也成为我选书的重要标准。

《朝闻道集》是一本讲真话的书。真在什么地方?比如,谈及社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各国发展有先有后,差距很大,但是你进我追,都是向前,没有国家能够长期违背社会演进的历史轨道。”谈及如何弘扬华夏文化:“客:什么是华夏文化的优秀部分?主:优秀没有标准。说的人都是自己肚子里有数。”像这样性质的话,在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中也见过。个人认为,这是近来又一本重要的启蒙著作,是周有光先生不失进取之心的“一览众山小”的无火气之作。

这也是一本好读的理论启蒙之作。从生成上说,作者自谦在85岁完全退休后,回到家中看书报,消遣岁月。“我是专业工作者,一向生活在专业的井底,忽然离开井底,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赶快自我扫盲。”从而“记录生活中最晚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反思”。我们知道,周有光被称为是“汉语拼音之父”。但是,此前他曾是经济方面的专家。这两方面的积累以及他的同仁圈子为他提供了一些常人不具备的打通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他是站在一种晚年的无功利的爱好角度进行宏观思考,既保障了纯粹性,也因为最早是同好间的传阅之用,所以没有同类读物中常见的冗长与深涩。我觉得,每晚睡前读上几篇,是新年最好的精神礼物。

《庄子的享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是被2009年市场证明较为成功的《老子的帮助》的后继之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为王蒙的“语言的瀑布”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更为有趣的是,在年初的发布会上,王老来了一场脱口秀,因为忙,我没有去现场,真是遗憾。

对比《老子的帮助》,这本新著超级粉丝的色彩更强。作者明确在前言中承认“谈庄子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他甚至在书中坦承:年轻时读《庄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全书“北溟有鱼”的开始,再读下去,古汉语的困难在所多,也就读不下去了。他就像一个庄子粉丝一样阅读庄子,写出一种庄子感――“老王版”的庄子。

据媒体报道,王蒙比约定提前两个多月交稿,“写得非常顺手,恣意汪洋,就像被庄子‘灵魂附体’一样。”王蒙说,“在新书里,我与庄子共舞,――适当的时候还来个探戈式的亮相。……庄子的精神自由和思辨之美把他的劲都勾起来了,写得那个叫过瘾,所以想把思辨的快乐传递给读者。”请注意其中的“思辨的快乐”中的快乐两个字。我觉得,这种快乐是自由思想的快乐。

为什么说他是超级呢?他有人生的年轮作为注解,当然,他也有写作的工具。前者意味着将“学问变成人生”,而不是相反;后者意味着他能找到一种最舒服的表述方式:他好像在自言自语和渴望回应间找到一种写作的平衡。我觉得,这正是中国古代“说书人”的伟大传统。王蒙在这里就像是文化说书人。无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我想读了这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收获。我觉得,出版商有没有可能在《老子的帮助》和《庄子的享受》中再进一步,各精选出九百句什么的,让普通读者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庄子和王蒙的思想。

我们做媒体的有一个不太理性的职业习惯:跟着社会热点走。什么是热点,因为各种偶然和必然因素造成的吸引大众眼球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有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的新书发布会,是我个人认为最有报道由头的。

《有味》是值得一读的闲书,我接触这本书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去年年底读到了一些章节,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汪自己写的吗?的确反差比较大,而且,是我看到的中国电视主持人所出书中最没有主持人腔的文字。我们记者也出书,一读大多有“记者腔”。主持人也有。但是,汪的文字没有,更像写给自己看的。推荐这本书,除了表达对这位主持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关注的敬意外,更想借力这位公众人物的行为带动更多的人读书。明星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明星也是不同的。我注意到,汪在此书序中引用了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礼物》。我觉得,读这诗的人应该还是不错的。总之,在一个大众传播时代,主要是看你如何借力。

在《有味》的发布会上,又一个“纵贯线”组合――陈丹青、梁文道、白岩松和汪涵谈及“业余”问题,大意是讲,他们的不少工作之外的爱好也挺“专业”。我觉得他们话中有话,但是,自己也没想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