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身教为何重于言教?

2010-0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段崇轩 我有话说
从小学到大学,亲历的语文老师有几十位。有哪几位老师的哪些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并在漫漫岁月中影响着自己的人生、事业和生活呢?仔细想来,却似乎不是这些老师所讲的某一堂课、所说的某一句话、所授的某一种知识等等;而是他们独有的思想个性、人生方式、治学经验、人格人品乃至传说的故事、轶闻……

于是想到那句耳熟能详却无可靠出处的古话:身教重于言教。

每个教师、不管从事的是哪一科,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语文教师的特殊之处是,他不仅要把语文课的基础知识准确而全面地教授给学生,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命和人格把其中的人文精神传达给学生。把言教融入身教,用身教引领学生。语文教师天生难当,它在思想、道德、人品等方面,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首先学着做君子,然后才可能教好书。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既重视言教更注重身教。他因材施教,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心传授给他的弟子,并对为人师表的君子定出了极高的标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仁者,其言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正其衣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所有这些,都是在鞭策自己和教导学生,要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诚信、气节、人格的人。孔子身教重于言教的为师之道,成就了从古到今的无数杰出教育者,但今天却被相当多的人民教师淡忘了、背离了。

如今,教育界的乱相令人触目惊心,师道尊严早已风流云散,师生关系“剑拔弩张”,教与学间散发着铜臭味。其中社会的、文化的根源自然错综复杂,但一个主要的症结是,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普遍忽视了对自身人格的塑造、道德的约束和学问的追求,把自己降格为一个“教书匠”、“普通人”。一个语文教师,既不去夯实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也不去了解当下的文学态势,只是急功近利地借助教辅、网络,玩弄一些花拳绣腿式的“新观念”“新方法”,怎么能教化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一个语文教师,课堂上要留一手,把关键内容放在晚上自办的“辅导班”讲授,美其名曰“提高班”,去赚取大把的“昧心钱”,这种“奸商”式的教师又怎能让学生听从你、尊重你?我们的语文教学,败在弱化了教师的身教示范,败在放松了教师的自身修养。

我常常怀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语文老师们,他们也许学历不高、思想守成、也不懂新方法,但他们纯朴、好学、正直,以仁爱之心待学生、师生有如父子、兄弟。许多年来,每逢节日长假,总要摆脱琐事,回到他们身边,呆上一会,看着他们渐老的形象、慈祥的面容,听着他们暖心的话语、爽朗的笑声,在无形的身教中,你就会觉得心灵得到了净化,人生也变得充实……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