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活叶文选”话今昔

2010-02-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建民 我有话说

1998年初,北京中华书局一下子推出一套“中华活页文选”。该“文选”遴选各类优秀作品,以名人名家选择作注讲解,以几十页的幅面,平素的装帧,低廉的价格,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在市场上获得了极佳的收益。最后弄到为
争得出版权,两地出版社彼此还发生了争执,这虽是后话,但也可以看出这种“活页”形式的特别吸引人之处。

其实,说起“活叶文选”,在中国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早在20世纪初的1919年,商务印书馆就出过一种“商务活叶文选”。当时出这套“文选”,大约只是从其方便便宜,于普及有帮助着眼。所选的内容基本是以秦汉以及唐宋八大家为中心的古人名篇佳作,略作注释,以求疏通。这样一册一篇两篇,人们读起容易专心,收获也会较大。但是,仅仅如此发行,没有关注它的进一步存藏,这是当时出版的缺陷。后来许多读者认为“活叶”很容易散失,便不大喜欢采用,商务印书馆见到这种情况,也就只好停止不再出版了。

但是,后来又有出版家看中这块领地。经过策划,便以较商务印书馆相对全面的形式出现了。继“商务”之后最先出版的是上海北新书局,他们推出一套“北新活叶文选”。“北新”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当的进步。从内容上看,此套“活叶”中选有文言,有白话;有古人名篇,也有时人佳作;体裁不拘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皆可入选。总共出了两千篇左右。在文章的后面,附有注释,有空页的地方,多以名诗短句为之“补白”,安排得十分完满。为避免“活叶”易散的毛病,书局想了这样的法子:他们将“活叶”引入学校,供老师选择,作为课本。当时不像今天教材同一,而是内容主要靠教师选定。这样,老师可以从“活叶”中选出若干篇章,告诉书局一个数字,书局便给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作为教材。另外还有适合讲授的详细释本,也印成一套,供老师备课用。这个路子一开,各校老师乐得方便,纷纷选用。一时间,北新书局的活叶文选,销路极广。

看到这条出版之路,开明书局也开始出版“开明活叶文选”。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即它的注释不是附在文章末尾,而是在词句的下面。人们阅读时,不必再往后翻,一下子就能寻到,这样方便了阅读者。仅此一小小改进,便赢得人们好感。因此,到抗日战争之前,后起的“开明活叶文选”也印出一千多篇,造成一时之盛。但可惜在抗日战争中,这批纸型全部被毁,使得后来无法再印。

广益书局后来也编辑出版了“中国活叶文选”。它的编辑目的是“专作初高中或大学中国文学读本之补充材料”。也是瞄准学校这块地盘。这套书选择的范文十分精当,符合其选择标准中所说“中国文学之名著,为一般人所必读者;不经见之文而有特殊之价值者;清浅明白,便于初学阅读者”。但是,这套活页文选却在注释上出了问题。主持者过于注意了课堂讲授效果,认为一般典故,或生字,因为教师自能解释,为怕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便“概不多注”。不料正是此铸成败招。原因是学生在自学阅读时,不能大致疏通;就是教师在教学时,也还要寻找其他资料,很是不便。因此,这套选编很不错的“中国活叶文选”,销售得非常有限,远不及“北新”和“开明”两家的成功。

后来“活叶文选”还有过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采用“活叶”形式,编辑出版了“中华活叶文选”。这套“活叶”,继承前人传统,以古代名家名篇为主,有的一册只一篇长文,有的几则短章,详加注释,给读者以极大方便;加之价格低廉(多数人民币3分、4分一册,最低的仅1分),在当时发生了很大影响。这次出的“活叶”,后来合订装成厚册,加封面。但笔者见到的许多,是人们买到后简单用线绳自行钉住,也很别致。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操旧业,接续着60年代方式,又开始陆续出版“中华活叶文选”。这次出版,几乎完全按当时路子。内容仍是中国古典名著名文,价格低,仍是人民币3分、4分、5分钱一册。每册10页、20页,无封面。开页抬头只标明“中华活叶文选”,接下便是目录(一般只一两行),当页便是作者、内容介绍和正文,十分明快。注释在每页下方,查检极是方便。但大约是没有象最早的“活叶”那样成为教材,渐渐发展便成了问题,不久似乎就没有延续下去。由此看来,眼下的“活叶文选”,实实在在已是几度春秋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