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左联”研究艰辛路

2010-03-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姚辛 我有话说

左联时期的文学刊物

油画《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作于文革时期

文学目标

幼年在四川保育院时,几位老师都对我们讲过鲁迅先生和瞿秋白烈士的故事,教我们读鲁迅先生的《不满》、《恨恨而死》、《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等杂文和瞿秋白译的高尔基诗篇《海燕》,许多段落直到熟读会背。鲁迅先生和瞿秋白渐渐成为我最喜爱的中国作家,我决心今后要努力学习和研究他们。

1949年5月嘉兴解放。1950年2月,我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连部当文书,后来又当文化教员,帮助战士学文化,部队驻上海。当时是供给制,每月发津贴费,战士每月8元,我是班级干部,每月16元。津贴费发下来,我留下三五元寄信和买日用品,其余都用来去旧书摊淘旧书,买回各种鲁迅先生和瞿秋白的书、资料;虹口溧阳路上有一家小书店叫“泥土社”,专卖鲁迅、瞿秋白、茅盾、丁玲、冯雪峰、胡风的书,我喜欢这书店的名字,更喜爱这里的书,所以星期天常去那里淘书。日积月累,几年下来,竟搜集了许多左翼文学作品,工作之余,日夜研读,居然有了不少感想与体会,兴味日浓,乐在其中,从此我更加喜爱30年代左翼文学,更加沉醉其中了。

1955年初,因视力急剧下降,医生说不宜再做部队文化教育工作,于是提前复员,回到嘉兴,在中学当语文老师。这年6月18日是瞿秋白烈士殉难20周年,我不揣浅陋写了一篇小文《瞿秋白是怎样理解高尔基的》(署名荒原),投寄《杭州日报》,竟然在18日这天的副刊“文化生活”上登出,文前还加了一幅很美的瞿秋白木刻头像,我高兴极了。

转眼到了1956年。这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全国各地热烈纪念,报刊发表许多文章,我默默在家也写了几篇,但没有去投稿。

纪念瞿秋白烈士和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都谈到了左联及左翼文学,我初步知道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翼文学运动”,也知道了它的一点历史,从此我就希望更多地了解左联、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胡风、丁玲……我跑图书馆、新华书店,想找几本讲“左联”的书看看,然而没有。于是我突发奇想――自己动手来写一本关于左联的书,而且是工具书:《左联词典》。

打听到许多左联老盟员、老作家还活着,就计划次年(1957年)暑假到北京等地去拜访他们,搜集左联史料。

风雨袭来

1957年暑假快到,上级通知全体教师今年不放假,中小学教师集中学习,“帮助党整风”。这年寒假和明年(1958)寒假继续学习,先是“整风”、“大鸣大放大字报”、“拔白旗、插红旗”等等,后来是“反右派斗争”,凡是在“整风”中向党员领导提过意见的,大多被打成“右派分子”,送去劳改,我因向本校的党员校长写大字报、提意见,也被目为“思想反动,一贯仇视党”,遭到灭顶之灾――没有戴“右派”帽子,但同“右派”一样,被剥夺教师权利,赶出教师队伍,勒令去“红专钢铁厂”劳动;原来每月44.50元的工资被取消,和“右派”一样只发生活费每月26元。政治上备受歧视,生活上困难重重,不准外出也无法外出,到各地去拜访左联盟员,调查、收集左联史料的计划落空了。

幸亏这时得到两本书,使我能继续学习左联。1960年是左联成立30周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编了一本《左联时期无产阶级文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60);1961年2月7日是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5位左联作家殉难30周年,丁景唐、瞿光熙编了一本《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根据这两本书提供的索引,我收集了解放后报刊上发表的左联及“左联烈士”的纪念文章,继续自学。

文革10年,我更受到严重迫害,江青一伙把左联和30年代文艺诬蔑为“又粗又长”的“文艺黑线”,左联被彻底否定,谁还敢研究左联?

踏破铁鞋

1976年打倒“四人帮”,我又开始学习和研究左联。四处借债到全国各地去寻访劫后余生的左联老人们:一次次地去北京拜访夏衍、阳翰笙、楼适夷、陈荒煤、草明、罗烽、端木蕻良、梅益、胡风的夫人梅志、聂绀弩、张香山、汪金丁、孟昌、许幸之、周而复、刘尊棋、陈辛仁、尹庚、刘春、陈乃昌、方土人、庄启东、谷景生、甘迈、李正文、柳倩、刘雪苇、李之琏、金肇野、秦川、孙慎、袁殊、唐瑜、齐速、杨纤如、韩劲风、刘昭、王阑西、郭达、杨秀怡、何思赓、李长路、朱正明、张文松、郭维城、苏灵扬、王景任、苏凡;去上海拜访夏征农、王尧山、于伶、陈沂、石凌鹤、蔡北华、王丽彦、任钧、李俊民、王若望、陈落、冯契、石啸冲、郑育之、罗竹风、巫省三、龚川琦;去天津拜访方之中、梁斌、高承志;去成都拜访艾芜、沙汀、王蕾嘉;去重庆拜访邱韵铎;去南京拜访臧云远;去武汉拜访碧野;去合肥拜访汪嵛、董曼尼、刘芳松;去西安拜访冯润璋;去咸阳拜访林耶;去济南拜访冯毅之;去四川隆昌县拜访韩巴夫;去保定拜访雷石榆;去石家庄拜访路一;去沈阳拜访马加;去长春拜访王志之、公木;去哈尔滨拜访赵德尊;去桂林拜访林焕平;去广州拜访吴振刚、陈凌霄;去浙江富阳拜访陈大戈;去四川仁寿县伍家坝调查了解1939年牺牲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左联作家伍石夫烈士的情况。北京《文艺报》刊文报道湖南安乡县1930年有“湖南左联”,发起人名叫曾白原,而且是鲁迅先生、李伟森指示他成立这一组织的,我认为大有疑问,于是去安乡县查阅历史档案、寻访证人,又去武汉湖北大学党委,拜访组织部领导,查证该校老师刘某是否确实加入过所谓“湖南左联”之事,得到的答复是否定的,经反复核实,终于查清,当地某些大肆渲染的所谓“曾白原筹备发起组织湖南左联”一事,纯系向壁虚构……总之,在广泛搜集左联史料时,我坚持社会调查、决不想当然,也不偏听偏信、有闻必录;坚持认真分析、多找旁证,力求做到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得出客观真实、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

此外还去全国各地访问了许多已故左联盟员的家属子女,了解他们父辈30年代从事左翼文化活动的史料,还访问了一批同时代的知情者(作家、党的工作者等),有的还造访多次,还通信联系,反复查证某些活动,共访问过43人。

在这样的基础上,分别写出盟员们在30年代左联时期的小传,以此构成书稿《左联词典》的重点部分,辅以其他的内容,构成全书。《左联词典》出版后,受到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学中文系教师和文学爱好者的欢迎,收到很多来信。

永远感激

我这大半生在新中国度过,历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许多人诬蔑我、整我,对我落井下石,巴不得害死我,我看透了人世的卑鄙与阴毒。而更多的人――有关领导、各方友人,却关心照顾我、鼓励帮助我,令我深感生活的光明与温暖,给我勇气与力量,使我渴望活下去、为人民做点儿什么。在纪念左联成立80周年的日子里,我要记下一串令我永远感激的名字。

  范银仙 1966年8月以后的28年,我是浙江嘉兴毛纺总厂第一毛纺厂的三班制工人。要外出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从事研究,首先要有时间,我向车间党支部书记范银仙汇报情况提出请假,她都能理解,大力支持,每次我一提出,她都立即跟车间主任石定邦协调,石主任马上派人来接替我的化料工作,使我能即刻成行;我工资低(每月31元),一个月工资买一张去北京的车票就得25元,还剩6元,怎么生活?她深感我的困苦,每次我请假,范书记就马上和车间工会主席金悦明商量,主动借给我车旅费、生活费三五百元,让我能过一两个月,我写了借条就能出发。范书记说:“姚辛是为国家工作,又不是为自己,应当算他公出,工资、奖金照发。”于是每月发工资、奖金她都派人送到我儿子手上,使我无后顾之忧,让我安心在外工作。

有一次,总厂某领导认为我经常不上班,下令停发我的工资,我的生活立马发生问题,她把我叫去,立即取出200元钱塞给我,说是她个人的,一定叫我拿去,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我请假外出几年,从车间工会经费中借了数千元,因工资低无力偿还,她就和金悦明及分厂工会商量,以困难补助形式一笔勾消了我的借款。后来,金悦明找到我:“姚辛,你已经不欠工会的钱了!”说着,把借条都还给了我。

可以说,多年来,要是没有染整车间支部书记范银仙同志的支持帮助,我就不可能从事左联研究,也就不可能有我的《左联词典》、《左联画史》、《左联史》这几部书的出版。

李旭峥 他是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长,我是一名普通工人,他完全可以不接待我、不和我讨论写作的事。然而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我几次去见他,他都耐心听取我的汇报,支持我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从事左联研究。1985年底,我想:每次请一两个月、两三个月假,请了好几年,却连收集资料的工作还没有做好,于是我向车间范书记说:我想明年(1986年)请一年假,把所有的事全都完成,回车间来上班。范书记说,这也对,只是要请一年的假,又要算公出、发工资,车间没有这个权,你要到总厂去向X书记请示。我去了,X书记不同意。我就直接去市委宣传部,向李部长请求。他说,你是工人,请一年假外出,要向市经委请假,市经委也有宣传部,你先去向他们汇报一下,看他们态度怎样。我到市经委宣传部去找部长,汇报情况,要求请一年假,出去调查访问。这位部长听了,打着杭州话的官腔说:你这个同志啊,又要请一年假,还要每月工资照发,你们书记不同意,我是你们厂书记,我也不会同意的。大家都每人请一年假,工厂还要不要生产,嗯?!……

听见他的回答,我拂袖而去,又去市委宣传部找李旭峥部长,向他报告市经委宣传部X部长如此答复我的请假要求。李部长立即打电话请来周洪昌市长的秘书周湘林同志(因秘书也接待过我、了解我的情况)。李部长约周秘书一同去市经委,和经委主任、副主任协商我明年请一年假外出的问题。李部长、周秘书一同出面协商,问题当然顺利解决。1986年我一年在外奔波,很忙碌,但很舒心,任务也完成很好。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旭峥部长、周湘林秘书的热心帮助,我的左联研究肯定就会搁浅,甚至夭折,那么,《左联词典》、《左联画史》、《左联史》几部书也都不会有了。

叶辉 《光明日报》记者,从1988年起写了许多文章,宣传左联,支持帮助我出版左联研究专著;多次奔波,呼吁嘉兴有关部门为我落实政策,帮助我解决各种困难。可以说,没有他的支持帮助,我的《左联词典》、《左联画史》、《左联史》就难以出版。我深深感谢他。

此外还有左联老作家夏征农和夫人方尼,聂绀弩和夫人周颖,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乌兰,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红,广东江门市政协副主席侯普生,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武继宗、李峻晨,《团结报》韩宗燕和韩宗京,嘉兴市常务副市长王洪涛,嘉兴市政府建工部长王效?,毛纺总厂厂长范锦文、党委办公室主任沈培根,以及上海的马健、夏弘宁、陈落,广州饶海珠,厦门高迅莹,天津高承志,重庆张正文,北京刘月丽一家,日本的张宗植先生等,30年来,他们都以不同方式鼓励、帮助过我从事左联研究,我永远感激他们、感激那人间的友谊与真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