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格里拉:高原上的蓝水与石头

2010-03-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邵丹 我有话说
《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祝勇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65.00元

在翻开《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之前,我们首先要摒弃对香格里拉普遍存在的猎奇心理,以及短平快的阅读预期。

虽然书后附有稻城旅游全攻略,这并非一本旅游自助。虽然祝勇作为“领衔”作家,但这也不是他标志性的文化历史散文。《稻城》作为书籍之所以难于定位,因为“前往香巴拉的旅途变得更加复杂,它不仅是一次空间上的漫游,而是一次时间上的旅行。香巴拉被各种各样的历史、意念、必然性、偶然性、秘密、掌故创造着”,而这一份不明朗,恰恰成就了这本书的阅读快感与文本意义。

我们或许并不清楚香巴拉与香格里拉的关系。对整整一代人,香格里拉进入公众视野的轨迹是高度一致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香格里拉大酒店跨过沉重的国门,落户中国。香格里拉的发音神秘而未知,象征着外面世界的精彩。有整整一代人以青春的代价追寻外面世界的精彩,不知何时开始,真相与本源渐渐浮现:香格里拉――世上最美的地方――是一个本土援外的词。

香巴拉是藏文化传说中的人间净土,香格里拉据说为此词的英译。传说香巴拉国王直答佛陀:“我是想看看有没有能修持无上大法之佛法,能不出家,且保有现今财产及一切所拥有的东西,又能即身成就之法。”也就是说,在香巴拉,你将同时拥有物质与精神,你不再需要痛苦地放弃。而当然,这个传说本身高度理想化,即便思维方式迥异于汉人的藏人,也不过在精神的层面上能真正进入香巴拉,或,香格里拉。

在高度市场化的21世纪,香格里拉的品牌之争一时如火如荼,但无疑都偏离了香格里拉最核心的意义:精神的意义。“所谓的香巴拉,并非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是一个精神国度,我们仅凭地图和指南针无法探知的国度。”而这个精神国度的视线是向后的,而并非向前,至少在这本书里如此。“站在大河边,转过身,你会觉得河流是在向后流动,而不是向前。”

我们无从知道究竟是谁写下了上述的引句。这本由祝勇、蒋蓝、庞培、赵敏及泽仁康珠联合撰著的书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合作:四百多页,二十二章,贯穿首尾的第一人称,从无单独署名。我们看到的是明朗的线索,一群精神的探询者沿着约瑟夫・洛克80年前发现稻城的道路辗转前行,一路上有风光、人情、社会、传说、典故、考据,以及最重要的,思想。各章之间微妙的语调、感受及视角的差异仿佛主题的变调,而主题是统一的,不谋而合的。一路上,我们反复看到雪山与天空,看到“神”、“净”、“时间”、“美丽”以及“沉默”,诸如此类的字眼。“这个世界如此阔大而且自由/家在边缘,梦在中央”。所以,只有在香格里拉,这在现实衡量中或许有卡夫卡式荒谬感的地方,精神才能获得极致的自由、释放与崇高地位。是谁说的,“我能将香格里拉,当作灵魂的故乡。”而灵魂的故乡无法具象化,亦不应具象化。任何具象化的东西都不可能具备神性的完美。神的面容是隐藏的。所以,这是一部精神史而已。精神。

一代人由外而内,了解香格里拉的存在,这本书以文学化的笔调考证着香格里拉一词在西方文明世界的崛起,以及那真正引发了香格里拉无边联想的那个具体的地理名词。

洛克、国家地理杂志、消失的地平线,三大主要的历史节点,足以指引出一个方向。书中引用亨利・博岱的评述:“欧洲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就是将异域理想化为人间乐园。”但这种特质又具有奇妙的文化共性。“一种文化相对于另一种文化来说,无疑构成一个‘他者’形象,而‘他者’的意义,正在于显示差异――比自己更好,或者比自己更坏。也就是说,对其他民族(国家)的价值认定中,也包含着对自己民族(国家)的认定。”

至此,我们必须分清香格里拉与香巴拉的本质区别,一个是现代的虚构的西方名词,一个是远古的实在的藏文化名词。虚构的香格里拉之所以令现代人痴迷,借用池田大作的话:“要根治现代社会的弊病,只能依靠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革命。”在这个尘世上,精神的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超越性。超越时空,超越文化,超越了具象。当拘谨的洛克坚持追寻白色的香格里拉时,他那豪放不羁的旅途伙伴,斯诺,挥挥手,选择了另一个方向:延安,他的红色香格里拉。

掩卷之际,我们看到令自身备受折磨的精神追求在不同层面不同时空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美妙共鸣。我们甚至会冲动到希望立即也踏上通往稻城的道路。然而,我们应该将这理想付诸行动吗?在香格里拉,人们在考虑如何走上富裕之路――这在香巴拉亦是光明正大的追求。路。人们在期待修路,买车,买汽车!在“数百年没有发生过凶杀、抢劫事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邓波,路与车如果一时没有带来外面的精彩与浑浊,亦带来了所谓的试探之人。那故意在路边扔下一万元钱包的白领,半天周游,含笑归来,发现自己的行为正在折磨一位无辜的藏族老人。老人孤零零站在冷清清的路边,被风吹出了鼻涕,但手里紧紧抱着那个钱包。这一场无声的精神之战以白领立地出家为终局,但未来更宏观的终局呢?

“满腔的心事,包括那些尚未成形的思,统统交付于这高原上的蓝水与石头。”然而,全球暖化,香格里拉的雪峰将会融化吗?蝴蝶湖的神圣湖面,那不会走形的尘世的镜子,是否将终因风吹的涟漪而破碎?而石头,那本质的核心的沉默的石头,的确是可能被风化的。神啊,求您的怜悯!但神默默无语。爱与尘世的命运,最终是无边的沉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