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考镜阳明源流论衡心学之思

2010-03-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国荣 陈乔见 我有话说
在中国思想史上,王阳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生于浙江余姚,悟道于贵州龙场,讲学于浙中、江右、闽粤等地,一生虽“百死千难”,但却以“狂者胸次”,致力于开辟一片新的思想天地。从早年哲学问题的萌发,到晚年的四
句教,王阳明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以心体的重建为逻辑前提,王阳明力图在心学的基础上化解形而上与形而下、个体性原则与普遍性原则、存在与本质、理性与非理性、个体与个体间、本体与工夫等内在紧张,从不同的层面对内圣之境何以可能作出理论上的阐释。相对于程朱一系的正统理学,心学之思无疑表现出哲学视域的多方面转换;从更广的意义上看,心学又构成了中国哲学历史演进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对明代中叶及晚明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余波远及近代。阳明身后,形成了众多王门学派,蔚为一时之壮观。近三十年来,阳明学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而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则一直是研究阳明学的一个重镇。该所先后主持整理、校点、出版了《黄宗羲全集》、《王阳明全集》、《刘宗周全集》、“阳明后学文献丛书”(10册)等,即是明证。如果说以上硕果侧重于文献整理的话,那么由吴光教授主编的“阳明学研究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则是其阳明学研究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阳明学研究丛书”是一个课题组(其主体作者为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成员)的集体结晶,源自2000年时任“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的吴光教授所策划的“王阳明与阳明学派系列研究”的课题,该课题同时也是浙江省2001年度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度规划课题。从课题立项至今,已近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该丛书共11部,其中专著9部,译著1部,论文集1部。作为丛书的一种,董平所著的《王阳明的生活世界》,将王阳明的生活世界的演化与其思想世界的演进融为一体,多方面地展示了王阳明的为学与为人。钱明所著的《浙中王学研究》、徐儒宗所著的《江右王学研究》、吴震所著的《泰州学派研究》,则分别考察了王门的不同学派。钱著考察了浙中王门学派的形成和演变,盛衰及其成因,对王学在浙中的展开与挫折,以及在浙西的传播与发展亦有详论。徐著从本体、中庸、良知、工夫、修养、教学、经世等方面,综合论述了“江右(江西)王学”的整体风貌和学术特色。吴著以人物为中心,探讨了“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王艮、王襞、王栋、颜钧、何心隐、罗汝芳的思想学说及其行为。何俊、尹晓宁合著的《刘宗周与蕺山学派》,分析了刘宗周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以及以张履祥、陈确、黄宗羲为中心简要分析了蕺山学派的分裂没落及其内部原因。吴光所著《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则将考察重心放在黄宗羲的生平事迹、著述成就之上,对黄宗羲所开创的“浙东经史学派”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特色作了具体的梳理与探讨。

如所周知,宋明理学固然一再辟佛老,但同时又从内在的理论层面展现了儒、道、释三教之间的互动与互融。与许多宋明儒者一样,阳明及其后学大都有出入佛老的经历。该丛书亦有专论阳明学与道、佛的关系,朱晓鹏所著《王阳明与道家道教》,从发生学的角度揭示了阳明学与道家道教的思想关联,以及阳明学对道家道教的思想和方法的吸纳和改造及其两者之间的思想异同。陈永革所著的《阳明学派与晚明佛教》,考察了阳明及其后学与佛门弟子的丛林交游,既分析了阳明学派的儒佛调和论及其佛教观,亦分析了晚明佛门的阳明心学论和儒释互阐,从而展示了晚明儒佛互动、互释、互融的社会与思想图景。

阳明心学在清代一度沉寂,又在近代表现出某种复兴之势,维新派之康、梁,革命派之章太炎以及现代新儒家之梁、熊等,无不推崇王阳明,并从中汲取了养料。刘宗贤、蔡德贵合著的《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而微地探讨了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之间的思想关联,从而显现了阳明学的现代意义。同朱子学一样,阳明学不仅在中国影响巨大,而且流传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形成了东亚阳明学,对东亚思想和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该丛书所收韩国学者崔在穆所著(朴姬福、靳煜译)的《东亚阳明学》,以郑齐斗良知体用论为中心探讨了阳明学在韩国的展开,以中江藤树对太虚思想的接纳及展开为中心探讨了阳明学在日本的展开,并比较了两者的阳明学思想,从而阐明了韩国与日本阳明学的特点及异同。丛书的最后一册《阳明学综论》,是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思想的论文集,除了收入“阳明学研究丛书”的系列作者的最具特色与创见的论文,还收入了海内外在阳明学研究领域有成就学者的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特色。

综合而言,《阳明学研究丛书》的特色有三点:第一,该丛书的作者大都长期致力于阳明学的研究,积累深厚,这种学术背景为丛书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担保。丛书对王阳明及阳明学后学哲学思想的研究,既隐含了求真和探索的精神,也体现了如上的学术背景。第二,该丛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唯一一套以阳明学为研究专题的系列研究丛书。丛书选题各有特色,涵括了阳明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第三,丛书对以往阳明学的研究有所补充,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推进了阳明学的研究。

可以说,该丛书既展示了浙江省社科院阳明学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水平,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更广意义上阳明学的研究进展。我们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必然会拓展阳明学研究的视域。从地域看,阳明学发端于浙东,因此,阐发阳明学,也将推进对“浙学”的研究;从思想史上看,阳明学又不仅仅属于“浙学”,而是儒学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形态,从而,对阳明心学的阐发,也将深化对传统儒学的理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