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部年鉴再现我国30年文化产业理论走向

2010-03-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日前,由文化部和山东省委宣传部重点支持,山东大学主持编纂,反映改革开放后近30年(1979-2008)中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发展总进程,7大册1600余万字的《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和山东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据介绍,《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1979-2008)是在文

化部和山东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进行的,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编审委员会则由胡惠林、叶朗、范曾、张艺谋、海岩等文化产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和业内知名人士组成。该年鉴是国内首次编纂、按年度持续反映中国文化产业理论走向和研究水准的大型学术文摘类权威著作,也是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信息容量最大、资料索引最全、可供长期保存和反复查阅的大型工具书。该《年鉴》由中国文化产业学理研究与理论综合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行业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业内亮点评价集成、中国文化产业行业与区域典范综合考量和中国文化产业年度研究资料索引等五大栏目构成,涵盖了七大产业领域,即:图书与报刊产业,影视与网络传媒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广告、会展与节庆产业,旅游、生态观光、休闲产业与体育产业,艺术品、演艺与文博收藏产业等。

《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1979-2008)的编纂出版,是山东大学对我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和成就。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山东大学等四所高校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于长期形成的办学传统,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系成立伊始,继承和发挥了“文史见长”的优势,着手中国文化产业基础资料库的建设,对有关文化产业研究的学术理论成果进行了系统搜集、整理。经过数年的努力,积累了数以亿字的资料。2008年1月,在历年积累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的编纂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编纂过程之艰辛。面对海量的资讯,编纂者创造性地研究和选定了536个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然而,2000年前大部分报刊无电子检索版,2000年后仍然有大约1/5不上网的资料,于是手工检索成了虽然笨拙但又是唯一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对收集到的海量资讯进行十分专业而科学的统计与分类等……经过约200人近一年时间的艰辛工作,2008年底,年鉴完成了初稿编纂。为了使年鉴尽可能接近科学、合理与实用,编纂者又以“特快专递”的形式发函征求全国435名官员、专家、学者、产业人士的意见,收到的反馈信息共421份。根据反馈信息,编纂者又对初稿进行了3次较大的修订。

年鉴刚一出版,就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称:“去年7月温家宝总理签署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近二三个月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连续播发了有关中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报道。更令人鼓舞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致辞和上海视察时,都特别强调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成就和‘文化创意产业潜力巨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套完整反映近30年中国文化产业理论走向的大型学术年鉴的适时推出,它的意义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上海大学影视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敏教授对年鉴前期的资料整理工作给予高度赞扬:“从基础做起,劳心费力,功德无量,精神令人折服。”还有学者认为,年鉴的编纂出版,是“山东大学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做出的里程碑式的贡献”,它预示着山东大学“已经占据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学科制高点”。

据透露,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1979-2008)的出版,目前2009年卷《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的编纂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今后将会按年度每年编纂出版一卷2册,以期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体制改革和行业实践等产生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另外,数以亿字的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网也将开通,以期打造中国当今信息量最大的文化产业研究资讯平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