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州文学与温州经济可以并驾齐驱

2010-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文学是否可以跟着一块儿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文学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特点?近日,《人民文学》杂志社在京举行温州作家群研讨会,深入研讨温州作家王手、哲贵、东君、程绍国、马叙的最新作品,与会者肯定温州青年作家群的创作已成为值得关注的文学“温州现象”,并进
一步解读温州文学军团的独到之处。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温州诞生过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如“九叶派诗人”唐?和短篇小说大家林斤澜。80年代以来,又涌现出一批活跃于文坛的青年作家,包括王手、哲贵、东君、程绍国、马叙以及从温州走出去的张翎、陈河、吴玄、钟求是等等。温州作家大多是业余作家,有的甚至一边做买卖一边写作,被评论界议论为“数钱的手如何写作”,但是近年来他们的创作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研讨会上提出温州文学有几大特点,一是深中有广,温州作家对温州日常经验的观察非常深刻,对小人物、对社会变动微妙的轨迹观察得非常深刻又不失广博;二是活中有定,他们的小说都写得很灵活,但是巧里面有很坚定的意志;三是小中有大,温州作家一般不写大史诗,但是小里面有非常宏大的历史。“我看林斤澜讲温州改革开放那几篇小说,有非常乐观的精神,他对人生看得透,把中国人怎么向未来发展的梦想精神写出来了。从这几个作家里面就可以看到文化历史传承。”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施战军提到,很多描写底层生活的作品,作者是“抡着大棒子来写作”,这些问题温州作家中几乎没有。文学的“温州现象”对于当前文坛有启示、引领和暗示的作用,他们整体上的方向感和每个人独特的方向感,对于当下中国文坛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好好去研究和评说。评论家孟繁华重点谈到王手,他认为王手写的都是典型的日常生活,显示了锐利和锋芒,触摸到了人性的深处,在最平实的文字当中隐含着老辣,尤其对人的不安、焦虑、脆弱的描写恰到好处。

温州作家群不仅成员多,而且个性多样,是总体实力非常强的一个群体。评论家白烨说,过去我们说到的作家群大半都产生在中西部,比如说宁夏,河南的南阳,四川的达县,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是经济越发达,文学、文化至少是被遮蔽了。但是文学的“温州现象”表现出另外一种可能性:经济、商业很发达,文学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和力量。白烨说:“温州的作家或者温州小说写作给我的印象是有一种内向性,或者叫内倾,就是在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层面上,更倾向于后者,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比较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理世界。”白烨希望文学的温州能够像商业的温州那样,立足于温州,影响全国,然后再辐射海外,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评论家何向阳发现,温州作家写小行业、小工业比较多,这与温州的社会结构有很大关系。“他们的叙事大多涉及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些行当,他们不是把写作和拯救社会的责任简单联系起来,更多的是从社会存在的问题,从人的情感的游移起笔,小的角度写小的波澜,恰恰能写出深度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义勤说,文学的“温州现象”有很多可以分析的内涵,比如地域文化跟温州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隐含在里面的思维方式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就有很多值得分析的东西。另外,整个浙江的文学传统跟温州文学之间的关系,乃至在整个当代文学格局里,温州文学在浙江文学、在中国文学当中处于什么格局,也值得分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