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村:文学生态在恶化,网络比写作更好玩

2010-06-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栏目主持/ 采写:舒晋瑜 我有话说

问陈村――

他为什么不写小说了?

他在网上都干些什么?

“好玩”是什么标准?

网络文学能当饭碗吗?

老文学会死吗?

他是最

早涉足网络的作家,更是以工作的姿态置身网络的作家。从网络文学最初少数人的窃窃私语,到现在的众声喧哗,陈村是其中最有力量的发言者。因为他不单单是目击了一批优秀网络写手出道的“网络文学教父”,更以清醒犀利又幽默乐观的眼光看着网络文学的成长。

他总是说“很好玩”或者“蛮有意思”。还有多少人记得他《屋顶上的脚步》呢?又有多少人不无遗憾地留恋他的《看来看去》!他居然不写了,因为“不好玩”;他也丝毫不怀恋那旧有的声名。在“小众菜园”里,他悠然自得地当着“村长”,热情参与那些他认为有意思的事情。

不好玩的小说和好玩的备课

读书报:和二十年前活跃在纸媒上陈村印象不同,现在见到您的场合,很多是关于网络文学的评选或颁奖了。很喜欢您早期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为什么不写了?

陈村:不大好玩。现在极少正经写作,总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打岔,变成了自己以往鄙视的文学活动家,不再是一线写作的作者。我会在网上写文字,对某些事情发表看法,不成为文章,不会是长篇大论――既然有简便的方法去说,就不要去繁琐地说。网上太容易说话了。如果变成在报纸刊物上发表,要正襟危坐还要被三审,不习惯了。

常常给各种文学大赛当评委,好处是关心文坛上年轻的写作,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想什么。

读书报:您刚才说“在网上写文字”,是把作品放到网上首发吗?

陈村: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在网络上首发过作品。发在报纸上有稿费,我写完的作品,卖过钱以后才贴到网上。这两天我贴上去的是四年前的德国世界杯专栏。

读书报:仅仅是稿费的原因吗?

陈村:网络的写作和传统的出书不一样。网络写作就像现在我们的讲话可能会有语法错误,可能会颠三倒四,对方能听懂就行。但是传统写作必须穿好皮鞋打好领带。

读书报:您放弃写小说,觉得遗憾吗?

陈村:到现在我也没决定放弃。但是,就像老在吃零食,老有事干,就不觉得饿。有时候你也会想,今天的读者,今天的时代,都不消费这样的文化。社会不鼓励你静心写作。大家希望你写虚头八脑稀奇古怪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下,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放弃。

在网络上会有真相

读书报:您曾担任过“榕树下”网站艺术总监、“躺着读书”论坛版主,现在是“99书城”网站的艺术总监,在“小众菜园”论坛当“村长”,发帖、转帖、跟帖,从您做的这些工作来看,您好像是国内唯一以网络为职业的作家?在“小众菜园”当版主几年了?感觉如何?

陈村:六年了,感觉蛮好。论坛有几百个人,谈论一些他们关心的事情。我是以工作姿态介入网络的作家,有工资,做具体事情,参与一些评奖活动,不分昼夜。多数作家会吃不消,也可能觉得没兴趣。

在网上看见一些年轻人张扬美丽,有时也吵吵架,攻击两句韩寒或他攻击的人,觉得蛮有意思。不然会变成老年痴呆,故步自封。

读书报:您不写小说,跟忙于网络上的事情有关系吗?

陈村:跟上网可能有一些关系,其实没上网时,就不写了。我最后一部长篇是1997年完成的《鲜花和》,在这之前,1989年之后就不写小说了,基本上写些短文。觉得不兴奋,不好玩。写小说必须有冲动才写。后来不是非要写,有些看法改变了,喜欢看非虚构的书。有时候好朋友出了书我会看,或者当评委时要看小说,平时就看得很少,除非是顶级的小说。随便编个故事哄哄我,我不看。

读书报:我发现您判断一些事情的标准是“好玩”。

陈村:前几年我还想做一个好玩的事情:假设自己是语文教师,认真地备一次课,就是老老实实地教学生课文,比如什么是百草园,鲁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跟其他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你作为作家,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讲一讲课文,做这个工作,某些方面会比老师想得多。我也花了很多功夫,把人教社和上海的中学语文教材全部买来,通读一遍,一连买了几年,买不到时还托朋友买。一跟课文打交道,就需要有很多资料,不可信口开河半年三个月弄本书出来,解释课文,跟年轻人说话,一定要非常谨慎。但后来发现语文教材不稳定,这也是我力不胜任的事。

这事儿是2002年开始做的,本来是有意思的一件事,可是彻底黄了。我还没写,语文书就修改了。其实,即使我不做了,也希望有心人做下去。真的去找一些好作家,和人教出版社或者其他出版社合作,努力写好,这个事情是社会需要的。

读书报:您是最早走进互联网的传统作家,还记得当初上网的过程和感受吗?

陈村:上网不分国界,可以到外面看新闻等资讯。报纸要想半天这事要不要告诉你,上网一看这些早已写在那里了。这是最大的感受,信息可以流通了;还有一点是它的工具性,可以随意发信给美国的朋友,以前要十天,邮票也贵,上网很快可以发过去,让人窃喜。给朋友发照片,过去要拍下来洗印,有了网络,鼠标一点就可以完成,这是很好玩的事情。网络还创造了其他,比如交友的方式,很多人通过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交流,甚至走进婚姻。

读书报:网络对您有什么影响?

陈村:网络使眼界不一样。举一个不敏感的例子,我们做新闻的时候,可能只能一种说法,在网络上从来是从不同的立场角度看一个事情。大家可以辩论,会有真相。

读书报:您每天用在网络上的时间多么?

陈村:起床就把电脑开着,睡觉时关掉。有时候下载电影,睡觉也不关,就24小时开着。网络成为常规的事情。以前讲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乱七八糟的事情我知道比别人要早。我儿子生出来的那年我开始上网,网络对他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他就会做很多事情,做PPT,Flash,聊天,那些对他来说如鱼得水,要求他在纸头上写好再抄到电脑上,这是不可能的。或者你要他把长篇写完了,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不可能。他希望边写边贴到网上,马上听到叫好。

以后所有文学都是网络文学

读书报:现在的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是不是与您初涉网络时有很大差别?有那些变化?

陈村:参与的人多了,参与的过程有商业公司的介入,有了经济的报酬。以前是有名无利,现在有名有利,网络也栽培了自己的写手,像起点网就有他们的“大神”,写手也适应了网络的写作环境。网络出版跟纸质出版不同,比如一写就是两三百万字的小说,变成纸质很难,也不必要;要人家花钱买来看,不容易。

从文学传承上分析,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也有关系。过去有章回小说,金庸古龙的作品都是章回体,也都是在报纸上连载,现在这种形式又被继承下来,在网络上成为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也比较好写,对通俗文学的读者来说,容易认同一些熟悉的东西;对作者来说也有模式,被模式化的东西就像填词,外面的形式决定了,把内容填好就可以,这样的作品也容易写长。

最大的改变是从物开始,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宽带,有了手持的上网工具,可以一边走一边看小说,这些都改变了以往的习惯。如果是甲骨文的话,不可能写长篇。因为载体的改变,出现了这些事情。过去是三审完了,编辑开恩发表出来。现在这些也改变了,作者很容易把作品送交到读者面前,这些便利是以往没有的。多研究一下这些物的作用,蛮有意思的。

读书报:您曾担任过多次网络文学大赛的评委,曾与安妮宝贝等网络文学作家共事,被称为网络文学教父,怎么看待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作家?

陈村:称作“教父”不妥,我自称是“师爷”。以前网络上成名的人飞快逃走,像安妮宝贝、慕容雪村,这也可理解,他们的小说已经成为畅销书,如果首发在网上,自己的书没出来,盗版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在这方面网络很亏,它栽培了很多人,都变成了纸质出版物的作家。这样循环下来,网上留不住好作家。后来出现了起点中文网的模式,盛大文学旗下有晋江、起点、红袖添香等6个网站。在起点模式下,写手有自己的利益,有的能拿到百万稿酬,可以实现作者、网站和网民利益比较统一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模式文学的东西发达起来。过去没有模式。须兰当年写过宋朝故事,是最早的穿越小说,但是没有成气候,也没有人模仿。后来穿越题材成为很有规模的类型小说。

读书报:有网络写手称,他们每个月要写30万字,至少20万,因为没有20万上不了排行榜,而上不了榜就意味着没有点击量,没有点击量就会收入堪忧。您怎么看待网络文学的这种产业模式和网络写手的创作模式?

陈村:以前发表在报刊上,不可能给那么多的版面。网上无所谓长短,没有篇幅的技术上的限制,没有成本上的限制。而且在网上看东西,眼睛会逃避,不好看就跳过去。今天论字数来卖钱的机制下,有些人写得太快,有的每天更新一万字都不算是很快的。但是他们也是认真的,比我们还要敬业。这是他们的饭碗,因为随时很可能被超越。网民今天喜欢你,明天你就有可能边缘化。所以他们的作品有人物、有故事或某种语言能力很强,而且他们的文字也在进步,因为读得多,见得多,约束少。

像起点网做出了有报酬的机制,才有长篇的东西出现。网络文学走过来十多年,和传统文学是有差别的,不只是写在不同的地方。把传统文学中的重镇放到网上,把大家都喜欢的作家像余华、苏童、王安忆的作品放在网上,不会有很高的点击量(已经试过了),即使诺奖获得者的作品也不行。因为他们面对的对象不同。不光是题材、表现手法、故事悬念的问题,他们的作品不符合网上的阅读品味,这也蛮好,大家还是以百花齐放的方式呈现文学。网上也是,不仅应该有通俗的小说,还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实验,如果你有才华的话。

读书报:在这种模式下,网络文学能有精品吗?如何保证质量?

陈村:网络文学能促成很多东西发生,比如有可能改编成连环画、游戏,变成另外一种载体的东西。从全部的文学看,应该有诗歌、评论、虚构和非虚构、科学科普等等的东西,才发展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文学。从这个角度看盛大文学还是有些单调,当然这不能由他们一家承担所有的文学样式,也有些小的文学网站在做这些事情。他们之间会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我们无法预设一些目标。

有些事情可以量化,比如技术的事情可以量化,再一个要考察写作的生态。红红火火,靠写作生存的人还是少数。对市场来说几千个人写长篇太多了,不可能推出一千种畅销书;对文化公司来说又太少了。那么考察他们的生态,靠什么生活,多少人在活,也蛮有意思,牵扯到以后长远的发展。如果疲于奔命,像富士康的员工每天在加班的话,网络写手就会变成文学劳工、文学苦力,没有闲暇去考虑如何进步和发展。就像足球运动场上孤单的前锋,不停地奔跑,没有时间思考。

那些都不要紧,如何评判他们、定位他们,从长远的眼光看,网络文学不过发展了十年,一个样式的文学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变成了巨无霸的规模,至少在中文的历史上――我孤陋寡闻,极少极少。你故意操作未必能成这样子。他们也自生自灭,但中间肯定有自己的规律,这其中有商业公司运作的限制,也有作家修养和才情的限制。

  文学生态恶化,谋生很难

读书报:您关注到文学的生态。现在的文学生态是怎样的状况?

陈村:文学生态在恶化。仅仅以写作谋生很难,至少不能写纯文学。我这种既得利益者,17岁参加工作,有正高职称,是所谓一级作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官方定的工资不到四千元。我当然比很多作者要幸运,他们并无工资。也因为有固定收入才可能做些不计较功利的事情。

从发表小说看,十年前千字百元,今天还是,对文学刊物来说不算低的。在我开始发表作品的1979年,写短篇一万字,比我当时没任何职称的月薪高。今天再写一万字,收入比我月薪低得多。光靠纯文学的写作不能生存。如果不是有钱人,坚持不下去。那么多人选择逃跑,可能也是有原因的。尤其是年轻人,能靠写作谋生的人很少。像刘绍棠等,当年他出一本书的收入如果是一万元,在过去可以买四合院;现在作家一年也出一本书,还拿一万元,那就比农民工还不如。

读书报:您好像提出过,网络文学缺乏评论的关注和引导。您认为什么样的评论家更符合网络文学的发展?

陈村:对评论家而言也有投入和产出,比如盛大文学做了一个全球网文大展,这样的大展会出现很多长篇,通读很费劲,评论家一般不肯做这样的事情。网上的作品浩如烟海,无从下手。不读怎么评呢?在国外,评论家只评所谓的纯文学,认为通俗文学由市场来评判,评论家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从文本上讲不是他们期待的文本,也没有为文学观念和样式的发展提供多少新东西。

网络文学有编辑,主要的作用是把某些好的作品推到前面来,组成页面和专题,他们不像评论家那么深刻,但是对作品有嗅觉,是在第一线看得最多的人,对某些情况最熟悉,如果这些人坚持并用心推介的话,成为民间评论家倒是现实的事情。

读书报:您心目中比较优秀的网络作家有几位?怎么评价他们?

陈村:慕容雪村、冯唐、盛可以、当年明月都不错,安妮宝贝不错,很低调,不炒作自己,很安静地写作,一年出一本书。他们现在不是网络作家了。

读书报:网络文学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一个产业,您怎么看待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陈村:喜欢写是个好事情,有中文以来,从来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人在写作,这激发起生活的另外一种热情,这也蛮好。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读语文,读了那么多年,平常情况下,除了写几封情书写写日记,也没什么用处,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现在好了,哪怕写个博客,有三五个好朋友光顾、叫好,或者留下来自己以后看,这是网络文学最大的意义:把文学推广到了大众,使大家都来亲近,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至于是不是会有曹雪芹、鲁迅,也许有,也许没有。我说过,以后所有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读书报:您对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有何期盼?陈村:没有期盼,祝他们身体健康。因为他们写得太多太累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