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拯救流淌千年的锦绣余韵

2010-06-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兴昌 我有话说

什么叫夹缬,过去有不少人都下过定义,不能统一,反映出人们对夹缬工艺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作者根据所掌握的历代夹缬的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私人收藏、最新考古发现以及现有的学术论文,同时结合各项夹缬实验结果、研究结论,分析、归纳认为:对夹缬的界定,应从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层面来讨论,同时又要在定义中涵盖对夹缬特定的加工过程、显花原理、工具材料及其成品等方面的解释。广义夹缬指直接操作雕版夹印纺织品,一次性完成印花的工艺及其产品;或者,利用夹板夹持坯料,先印灰浆或蜡,再经染色、退浆或蜡后显花的二次印花的工艺及其产品。狭义夹缬指直接操作夹板夹持纺织品,利用两板夹紧处防染、未夹紧处染色的原理制成的印花纺织品。浙南夹缬就是属于狭义的夹缬。

关于浙南夹缬的源流,作者从出现在唐代宫廷的夹缬起,一直论述到目前散落于浙南乡间、濒临绝迹的浙南夹缬制作作坊。无论是古代文献典籍的征引,出土文物的推断,还是田野调查、多方搜集民间和边远地区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都十分充实精当,论从史出,言必有据。书中也对个别已有的夹缬的研究结果给予了否定或纠正,如关于浙南夹缬的最早文字记载。

关于浙南夹缬制作工艺的介绍,是本书的重点。作者在书中提到,曾将复原古代夹缬工艺作为课题研究,并成功试制出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五彩连叶朵花夹缬绢、白地红色松树纹夹缬罗等多件唐代和辽代夹缬。其中设计方案、绘制夹缬板的粉本、印制等绝大部分工作都是作者独立完成的。有了实践经验、多次作坊的走访以及亲自实地操作,这部分内容写得真实、细致、准确、完整,是古代浙南夹缬制作技艺的清晰再现。夹缬的图案是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潮流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反映,作者通过对浙南夹缬常见纹样和特殊纹样的特征剖析来揭示与之相对应时代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对浙南夹缬这一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

浙南夹缬由盛及衰,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由于一成不变的品种、花色与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新需求之间出现的、日益明显的矛盾所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直接威胁着传统浙南夹缬的生存。如何将浙南夹缬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生活,形成传统工艺新产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既可以开发出现代生活新产品,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自觉保护。浙南夹缬有它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图案魅力,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三个方面的应用。其一是与服装相关的包括头饰、项饰、衣裤或是缘饰、鞋、包、手机袋、钱包等;其二是旅游纪念品、礼品,包括布玩、挂饰、景区纪念袋、物品垫、证书、电脑包、包装用布以及根据丰富的地域文化器物而延伸的不同造型、不同功用的特色产品;其三是室内装饰及功能相关的器物,如灯饰布、桌旗、杯垫、窗帘、靠垫、沙发布、床单以及一些装饰用的摆挂饰、软雕塑作品等。夹缬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项工艺的普及和恢复,更需要民众的审美和责任意识提高这一基础,所以相关的宣传、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宣传、教育不仅仅只限于媒体报导,而且要走进校园,建立相应的夹缬工艺民间博物馆,只有这样才能使夹缬工艺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使传统工艺重新服务于今天的社会生活。

《中华锦绣丛书:浙南夹缬》,郑巨欣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29.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