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文风作风

2010-07-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郭书田 我有话说

《调研文集》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从一个侧面纪录、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基本经验、做法。这些文稿源于实践、源于群众、源于调研,具有鲜明的务实性、创新

性、前瞻性、综合性、针对性,既体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践的结合,又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升华。

《姜春云调研文集》是源于实践、源于调研的文集,既是春云同志个人丰富阅历的真实记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取得辉煌成就历史轨迹的印证和写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求真务实、生动活泼的学风文风作风,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的生动教材。《调研文集》不乏新颖的理念、深邃的见地、闪光的哲理和提神点睛之笔,对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党风政风建设,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早在1942年2月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深刻分析了党八股的种种表现、危害及其根源,明确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强调要“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篇名著的发表和学习贯彻,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改进全党的学风文风作风、保障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调研文集》,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求真务实、生动活泼、质朴无华的学风文风作风。紧紧围绕着研究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一些深得要领、切中要害的思想观点和语言,在文集中耀眼夺目,熠熠生辉,给人以深刻启迪和真切感触。

“哪壶不开提哪壶,提了哪壶开哪壶。”这是1991年2月,春云同志在山东省委五届六次全委会讲话中提出的一个思想观点。本来“哪壶不开提哪壶”是不要讲他人弱点的讳言。春云同志在党的正式会议上这么讲,则表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勇于揭露、解决自身缺点和问题的光明磊落精神,具有推进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当时,他说:“马克思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最重要的是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正视差距、问题和弱点,通过揭露和解决方方面面的矛盾,实现新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坚持用“两分法”看待自己工作的领导作风,得到了省委全体同志的认可和赞同,并且说到做到。这对那些年山东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水一定要烧开,又不能沸出来。”这是春云同志在经济工作中坚持的辩证法。1992年,山东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和中央指示精神,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形成了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新态势。如何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快速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当时实际出发,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春云同志和山东省委“一班人”明确提出,发展经济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十分注意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春云同志强调“水一定要烧开,又不能沸出来,关键在于把握好‘度’”。“条件具备、质量效益好又有销路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条件欠缺的,绝不能脱离省情、地情盲目追求高速度”。否则,会产生负效应,甚至得不偿失。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那些年山东经济实现了既快又好持续稳定发展,跨入了全国经济大省行列。当时,曾有“南有广东、北有山东”之称誉。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重外力,发展自己”,是春云同志一直坚持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工作方式。他说:“人各有优点长处,也各有弱点短处;取人之优,补己之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弱点变优,短处变长,此乃学习进步、事业发展之要诀”。并指出“扬长避短”的提法不够科学,长是要扬,而有些短则宜补不宜避。诚然人有两条腿,若一条长一条短能走好走快吗?!作为人民公仆,若是科文知识、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不足,这个短是必须补的,不然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在这一点上,他主张学孔夫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还说过,在一个地方、单位工作,若是能把周围同事的优点长处都学到手,那这个同志肯定是了不起的优秀人才。为了有效推进山东的发展,按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他先后多次同省里有关同志赴江、浙、闽、粤、沪和海南考察学习,并将这些省市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应用于山东,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成效。同时,还主动到北京和香港招商引资、招聘人才,引进了大批人才、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山东“人才不足、资金匮乏”这两大短处。

解决“一高、一低、一重”问题,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确保我国农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短缺,价格上涨,引起了通货膨胀。为根本改变这种状况,春云同志作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领导成员,带领有关部委的同志先后到十多个粮棉主产省区调查研究,了解到主要问题在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高、粮棉油等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民负担过重,以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高、一低、一重”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就加强农业、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作出了决定,包括调控降低化肥等农资价格,适当提高粮棉价格,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这些决策的贯彻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粮食,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到1996年突破一万亿斤,提前四年实现了中央确定的到2000年的产量目标。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全面增长,显著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有效制止了通货膨胀,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水是一条龙,从上往下行,治下不治上,等于白搭工。”这是我国农民的实践经验。春云同志在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期间,跑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认真考证了我国的地形地貌、山川水系,认定农民这一语言极富哲理。事实表明,我国所有江河,尤其是大江大河,中下游的洪涝、浑浊、淤积及干旱等灾害,几乎都源于上中游山区千千万万条小流域的自然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水利设施的短缺,以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拦蓄洪水等功能下降造成的。根治水患、兴利除弊的关键,在于搞好上中游的水土保持,特别是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出我国的水利建设必须统筹谋划,上下兼顾,标本兼治,旱涝并防,大中小微工程并举,既要抓好中下游防洪抗旱设施建设,更要下大力防治上中游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对山区小流域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根本改变“穷山恶水”、生态退化的自然状况,优化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小流域治理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位居江河上中游的山区自然生态得到了改善,为江河中下游减轻水旱灾害、居民安居乐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让大自然适当休养生息,是恢复生态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这也是总结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春云同志指出,生态环境之所以恶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过度,补偿过少,以致生态系统长期超载运行,“体弱多病”。根治生态环境,既要加大投入,强化人工治理措施,更需要给自然生态“减载”、“降压”,让其有必要的休养生息空间和时间。各地的实践表明,封山育林、封沙育草、退耕退牧、休牧、休渔等举措的实施,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一般说来,封山育林,“三五年灌丛盖地,八年十年林木葱茏”;封育草地,“一两年草灌丛生,三五年大见成效”;江河湖海分段休渔,“三五个月鱼虾明显增多,一二年水生物倍增”。这种做法,不但成本低,来的快,而且形成的生态功能之好是人工措施所不可比拟的。我国实施生态休养生息战略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有待于在更大范围推开。抓得好,将大大加快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进程。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强调了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出要“努力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求真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多做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这些重要指导思想和决定,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形成优良学风文风和作风,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胡锦涛同志强调“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和“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改善和加强党风建设方面有了良好的进展。各级党委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重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在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应该看到,作风、学风、文风浮躁问题仍然相当严重。不关心群众利益和不实事求是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学风,华而不实的文牍主义文风仍有不小的市场。“三风”不正实际是党风不纯,影响党的生命,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提出要“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号召“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特别强调“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特就端正和改进文风讲了话,社会反应强烈,相信会起到警示与促进作用。“文风”不正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大敌当前,应像对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聚而歼之,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断其生存的环境。这对于改进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生动活泼、有利于促进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学风文风和作风,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应当结合实际,继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见诸于行动。

(本文作者系原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司长)

《姜春云调研文集》,姜春云著,中央文献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