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因里希•伯尔去世25周年

2010-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 王胡 报道 7月16日是德国大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去世25周年的纪念日。德国《世界报》采访了多位作家和评论家,以《伯尔死到何种程度?》为题,探讨其文学遗产的价值。

俄裔德国名作家马克西姆・比勒尔(MaximBiller)不同意伯尔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他将伯尔

比做德国的海明威,真正的恒星。将来君特・格拉斯和马丁・瓦尔泽被遗忘时,人们还会去读伯尔。“星愈远,则愈美丽,愈明亮。”他说。

奥地利名作家、2008年毕希纳奖得主约瑟夫・温克勒(JosefWinkler)回忆了他17岁时看到伯尔《圣诞不是一年一次》电影版时的强烈兴奋,这本书后来他反复购买,又反复送人,不下十次。伯尔强烈的社会干预意识尤其令他感怀。

评论家赫尔穆特・卡拉塞克(HellmuthKarasek)说,伯尔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是战后德国重返文明世界和冷战走向缓和的证明,他本人也是战后“零时”时代的难以替代的记录者。

伯尔被称作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一切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充满高度的同情,这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信念往往超越国界,而远及于当时南欧和东欧国家中受到独裁制度迫害的许多知识分子和作家。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翻译出版了伯尔的许多作品,如《小丑之见》、《莱妮和他们》、《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无主之家》和《女士及众生相》等代表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