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手提箱》的雨中邂逅

2010-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庞培(诗人) 我有话说

《手提箱》,[美]谢尔盖・多甫拉托夫著,刘宪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11.00元

雨是说下就下。有一次我就这样被困在书店里,买了这样一本名叫《手提箱》的书。在雨中一个人可以买回来多少名字稀奇古怪的书嗬!但是我敢打赌没有比《手提箱》更古怪的书

名了。印象中这本薄得不起眼,装帧完全离谱的小说(作者属前苏联,后入美国籍)放在书店的夹层起码也有四年了。因为我曾分别把它邂逅相遇的左、右姐妹一次次买走。我在这一层架子上淘回过不少好书,惟独每次都只看一看它,拿在手上翻一下,鼻子闻闻,有几次甚至懒得伸手去碰它。我是书店的研究者,自信从不会有好书得以逃脱我的眼睛。可是俗话说:“人算算不过天算”。读者即便具有鹰隼般锐利的嗅觉,老天也常把他们的所谓聪明(智慧)化为粪土。这一次,在这一本名字并不讨喜的书上,我又犯了多么轻率的可爱毛病!我拿起它,翻查它的出版日期,上面竟写着“2005年,9月”。于是觉得大跌眼镜!怎么?才两年?我怎么总觉得它至少摆在这里四年了?奥登说:“真正的书读我们”。诚哉斯言!过去的两年里,这本薄薄了不起的小书放在这里,一直在耐心等待人们发现并进入它,每一次待我进来,清醒、傲慢、无聊、吃了酒……走近这一排架子,它都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直至前不久的这一场雨,使我感到我这一生是多么的矛盾和失败,并最终把它送到收银台,这真是了不起的我和《手提箱》或作家谢尔盖・多甫拉托夫(1941―1990)之间可以相互额手称庆相贺喜的一天。我终于没有失足到底,给了在不容错失的好书上一个挽救自己的机遇。我在雨中把它挟回家,只读了前二十分钟不到就惊喜莫名,拍案大叫起来。人们是如何称赞这样的称心快事的呢?书和读者,互相视若知己。成语说“视如己出”,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吧。我简直。难以。但又。恐怕。不得不。无法。因为在美丽的事物(造物)面前,人类的语言总是不够。

“真正的书读我们。”世上的人只知道海明威,有谁知道(像一星期前的我)谢尔盖・多甫拉托夫?“文革”时,中国人发明了一种说法:“一小撮”,这真是绝妙的说法。世上的人只知道海明威,但有少量的(迹近于一小撮)人还顺带知道《骑兵军》作者巴别尔,但又有谁(我再说一遍!)知道这之外还另有一个谢尔盖・多甫拉托夫!

我提海明威,《手提箱》的作者定要骂我,甚至不屑(这我心知肚明)。但我确实在他这里,读到了跟海明威一样好的简洁、犀利,一样硬的男性风格,但却更简洁和更犀利,并且,重要的是:更加的美妙!

作者跟布罗茨基是好友,一样蹲过前苏联的监狱,一样被驱逐出境,但却英年早逝。《手提箱》中译本第3页,他说:“我看着空箱子,布罗茨基在上,卡尔・马克思在下,而位于其间的是一去不复返的生活,珍贵无比而又绝无仅有的生活。”

我的另一个体会是,写作《1984》的乔治・奥威尔如此大名,可他关于现实世界的社会主义阵营,真正说了些什么?我不禁要替《手提箱》的作者鸣不平。即使《动物庄园》还算凑合。那么,本书作为奥威尔式主题的绝妙注解,也是如此的不可多得,为什么世人只有可能记得奥威尔――而不大可能熟悉谢尔盖・多甫拉托夫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