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特瓦和我:拉什迪动笔写作回忆录,解密21年恐惧心灵史

2010-07-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 康慨报道 63岁的印度裔英国大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已经动笔,写作过去20余年的回忆录,中心是1989年情人节那天临于己身的法特瓦――死刑律令。

他在英国文学名刊《格兰塔》7月中旬的一个座谈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并透露已经写出了70页。拉什迪表示,多年来媒体对他的这段生

活多有不确描写,他终于认识到,“摆脱这些假说的唯一办法,就是讲出这个故事。”

今年2月,他曾在美国埃默里大学暗示有意为之。“这是我的故事,到了某个时刻,就该讲讲这故事。我觉得,这个时刻越来越近了。”他说。

如今他宣布,时辰已到。“我现在正写着呢。”他在《格兰塔》第111期的座谈会上说,“我发现别人老是弄出这事的各种狗屁版本,真讨厌。”

1989年2月14日,德黑兰电台播出了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颁布的法特瓦――宗教律令,以拉什迪的小说《撒旦的诗篇》“亵渎伊斯兰”为由,宣判该书作者死刑,并悬赏520万美元,号令人人得而诛杀之。

“法特瓦”(Fatwa)乃阿拉伯语,意指宗教学者依据伊斯兰法律作出的裁决,在逊尼派传统中,任何法特瓦皆不具强制力,而在什叶派信众中间,要视作出裁决的学者之地位来决定法特瓦是否形同律令而必须加以遵守或贯彻。以阿亚图拉霍梅尼的地位论,针对拉什迪的法特瓦自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效力。

《撒旦的诗篇》1988年9月出版后,旋即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引发广泛抗议,这种反响完全出乎拉什迪意料,法特瓦则进一步令因之而起的暴力事件升级,不断有售卖此书的书店遭到纵火和炸弹袭击,西方的穆斯林社区亦连续举行游行,并当众焚书。1991年7月11日,《撒旦的诗篇》日文版译者五十岚一在筑波大学被一无名刺客刀杀,意大利版的译者埃托雷・卡普里奥洛被刺伤,挪威版的出版商威廉・尼加德亦遭枪击。在土耳其,37人死在一场针对土文译者的纵火案中。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有许多人在抗议活动导致的暴乱中丧生。

1989年8月3日,在伦敦市中心帕丁顿的贝弗利家园酒店,真主党所属的黎巴嫩人穆斯塔法・马赫穆德・马泽赫在制作炸弹书时发生意外,炸弹提前爆炸,两层楼被毁,马泽赫亦被炸死。事后有组织声称,马泽赫意在以炸弹书行刺叛教者拉什迪。此后近十年间,拉什迪一直处于英国警方的24小时贴身保护,英国航空公司甚至拒绝拉什迪登机,以免招致恐怖事件,殃及其他旅客生命。

风声最紧的时候,拉什迪的律师杰弗里・罗伯逊一度将他藏匿在自己位于伦敦北部埃瑟林顿的家中,英国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也拿出英格兰西南科茨沃尔德的小别墅,供拉什迪藏身之用。

1989年3月7日,英国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1998年,当时哈塔米总统领导的伊朗改革派政府曾表示“既无意,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威胁《撒旦的诗篇》作者的生命,或任何与其作品有关的人士,同时也不鼓励和协助任何人去这样做”。但伊朗国内的强硬派继续重申死刑令的有效性。2005年,在对前往麦加朝圣的信众发表的讲话中,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再次确认了霍梅尼的法特瓦,伊朗革命卫队亦声明该判决依然有效。2009年2月,法特瓦颁布20周年之际,伊朗官方又一次重申了针对拉什迪的死刑判决。

过去20余年,伊朗已多次拒绝撤销这一判决,理由是法特瓦一经颁布,便只有颁布它的人才有权将其撤回。但霍梅尼已于1989年6月去世。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不想说这事。”拉什迪在座谈会上说,“首先,我那时陷在里头,感觉很不爽。后来我出来了,又觉得把自己放回去是我想做的最后一件事,等过几年再好好琢磨。当然了,也曾有人劝我写,可我那时想,‘别整这事,我想回到日常工作,写长短篇小说什么的。’”

他改变主意的另一个原因,是2006年买下他全部个人文档的埃默里大学,已经完成了对他过往资料的整理编目工作。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商业利益的诱惑。出版商把他当成大鹅,回忆录好比他下的金蛋。

英国沃特斯通连锁书店的乔恩・豪尔斯告诉《泰晤士报》:“萨尔曼・拉什迪的回忆录可能成为十年时间里他最大的畅销书。”

东躲西藏年代的许多事,今日都是笔糊涂账。拉什迪现在说,他当初只在麦克尤恩家吃了顿晚餐,没过夜。但麦先生的回忆不同。“我永远也忘不了,”麦克尤恩去年对《纽约客》杂志说,“第二天早晨,我们起得很早,他得走了。对他来说,那是段糟糕的日子。我们站在厨房的台子边,做吐司和咖啡,听BBC的八点新闻。他就站在我右边。当天新闻的头条全是他。”

2008年,拉什迪还把一位曾经参与保护过他的前皇家警察罗恩・伊文斯告上了法庭。伊先生写了本书,先在《星期日邮报》上连载造势,自称拉什迪对贴身保镖队态度蛮横,并计划从法特瓦引发的名人效应中挣大钱,甚至说保镖队集体外出喝酒,干脆把他锁进碗柜整晚。拉什迪最终胜诉,出版商将未及上市的首印4000本图书送厂化浆。

有日志,就有真相。拉什迪保留着逃亡期间的笔记,自信可以一举捅破别人的无数“狗屁”。但他想龙飞凤舞一番。“我真可以运用自己的小说才华,像写小说一样,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些素材。”他说,“我把它看成一本非虚构的小说,只不过我的名字恰好是其中一个角色。”

很多朋友支持他写回忆录,当年鼎力帮过他的小说家凯茜・莱特(KathyLette)告诉《卫报》的凡尼莎・索尔普(Vanessa Thorpe),原因不言自明,因为肥瓦(“法特瓦”的望文生义所得)如今已经变成了瘦瓦,没那么可怕了。

也有一些文坛名流对他不以为然。女权主义作家格梅茵・葛丽尔和推理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就很不喜欢他的做派。最看不上拉什迪的要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他的名言是,法特瓦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极端形式”。

不过人人都知道,这世界上的作家,奈保尔总是一个也看不上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