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可忽视实体书店的文化公益性

2010-07-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福建省福州市 杨绍福 我有话说

7月20日,广州购书中心的三联书店里,图书架上贴满“打折”条幅,不少连锁店已落得关门的结局。面临困境的还有北京的“第三极”、席殊书屋。过去10年,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趋势还在加剧。(《新民晚报》7月21日)

实体书店仅为营利商店吗?如果是,那它的倒闭无关紧要,对经济影响小得很;实体书

店只是购书通道吗?如果是,那大可转向红火的网上购书,方便、便宜。

但是,如果只看表面,真的认可这两个“如果”,无视实体书店倒闭可能带来的文化渐弱,看不到实体书店的书籍推广功能、阅读激发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则我们很可能迎来一个城中无书店的时代。

城中无书店,这将是文化的灾难,读书人的苦痛,普通大众远离图书的祸首。没有书店的城市,是缺乏温度的,丧失深度的,排斥广度的。这样的城市,属于坚硬冰冷的钢筋水泥,属于川流不绝的汽车地铁,而不属于阅读趣味的充实,不属于文化享受的包裹。书店的关闭,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对某部分人来说,意味着书籍的招手挥别。

我爱实体书店,亦爱网上购书。饭后睡前,踱步书店,看看有什么新出的好书,有哪些没看过但值得一看的旧书。一圈下来,对出版业的成果略有所知。在随意翻阅中,我知道了哪些流行书名实相符,哪些书被评论者给了过高评价,不可随意跟风。没错,没有实体书店,我可以网上购书。但是,网上书店是工具性的,网上购书是单一目的的。逛实体书店则趣味大异,它是一种文化的休闲,是一种阅读心态的包裹和融入。更何况,仅靠网络书店的排行、搜索、推荐等途径购书,我们必然要与不少好书失缘,或者是买到不少看起来很美,实则未必值得自己钻入其中的坏书。因为,买书不可完全看人、看名,更要实实在在地随手翻阅,粗读一下,以内容评优劣,以优劣订买否。

在阅读率日趋下降,阅读品味越来越低,阅读能力越发薄弱的今天,有多少人徘徊于看与不看的二元选择中。他们没有明确的阅读期待,没有强烈的阅读欲望,没有坚定的阅读毅力。这样的处于阅读边缘的大多数,当他们无意走进书店,随意翻起一本本书时,很可能某一本就能吸引他们注视的目光,从而重开一段阅读之旅。如果没有实体书店,没有那种无意的闯入和随意的翻阅,他们的阅读可能就停滞了。

可见,往小了说,实体书店事关我们能否买到好书,能否帮大家维持阅读趣味;往大了说,它是一个城市除图书馆之外,最重要的文化茶馆、阅读推力、书籍仓库。没有它,我们同样能买到书,但实体书店的书籍推广功能、阅读激发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则将闭门谢客。实体书店的文化公益性,便体现于此。它不仅是经营性的,更承担了一部分社会教化、文化繁荣、促进教育以及文化休闲的功能。

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实体书店的关门,便是其文化公益性的消逝。它的文化公益性,是网络购书无法比拟的,也是数量可怜的图书馆无法替代的。由此以观,我们怎能不为实体书店的关闭而忧心不已,为它可能带来的文化渐弱唏嘘不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