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馆小记

2010-08-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肖复兴 我有话说
记得四年前第一次来美国,在波士顿,我的中学同学心校,特意带我到他住的社区图书馆看看,不无骄傲地对我说:将来我有了孙子,天天带他到这里来,不仅能看各种各样的书,还能玩。的确,美国重视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常常会成为衡量社区优劣的硬件指标之一,乃至决定该地区房价的高低。这里公共图书馆的费用,来源于纳
税人,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凡是居住这里的人,都可以免费借书,无偿使用这里的一切设施,享受他们的良好服务。

这次来美国因为住得时间长,得和图书馆打交道,所住的社区离两家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很近,大大方便了我的借书和读书,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一家图书馆在平原堡(Plainsboro)的小镇,一家在WestWindsor小镇,离普林斯顿老街不远。单说前者,在那里,除了教堂和超市,就属它显眼。由于是刚刚翻建,一幢三层的红楼,分外簇新醒目,远远的就能够望见。它占地面积很大,还有开阔的停车场和花坛。我是没有见过我们的社区里出现过这样堂皇的图书馆,即使是我们区县的图书馆,也很少见到这样漂亮轩豁的建筑。

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图书馆时,真的有些惊讶,心里暗想,如果我们的社区附近也有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出家门没几步就可以借得书看,那该是什么劲头?我们常常在读书日时呼吁人们读书,却舍不得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面投资。

平原堡的公共图书馆里,一层是宽阔的阅览室,书桌上配备着电脑,供人随时无限上网。一侧有沙发,供人读书读累的时候休息,靠墙的一侧立着几个顶天立地的卡通人和卡通动物,因为这里马上要举办儿童讲故事的活动(举办各种活动是图书馆的功能之一)。最里面是一排排的书架,上面陈列着各种杂志和报纸,其中有我们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最吸引我的是,居然有那么多的CD唱盘,比我们一般的音像店里的品种还丰富。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可以挑到你想要听到的古典和现代音乐唱片。我居然找到在北京多年没有找到的德国音乐家布鲁赫弦乐作品的专辑,和美国黑人男低音歌手保罗・罗伯逊1956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现场录音。

主要的图书藏在二层,一排排的书架分门别类,全部开架,非常好找。其中靠边的两排书架,是中文书。这个社区在新泽西州华人居住比较集中,中文图书是专门从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采购的。在这里,我看到了李国文、张洁、汪曾祺、刘心武、叶兆言、陈染等熟悉作家的书,颇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有意思的是,还有我前两年出版的两本书躺在书架上。悄悄地抽出来,看到后面借阅卡上打印的还书日期,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异国他乡,不知是哪位素不相识的同胞,看过了我这薄薄的小书?

三层是儿童天地,沿墙摆着好多可爱的动物雕塑,中间的桌子上有儿童电脑和游戏机。各类图书,适合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靠窗的窗台上,摆着一套22本的儿童百科全书。还有几个儿童活动室,里面有玩具,有彩色的活动板房,居然还有一个儿童讲台和话筒。孩子们的故事,就在这里开讲,一切布置得有模有样。可惜,我没有赶上这样的活动,不过可以想象这里如同幼儿园一样的热闹,成为了孩子们的一方乐园。

这里还有一项服务,让我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受益,就是你想找到的书或音像制品,一时没有找到,或者你一时没有时间来图书馆,可以上网查找。图书馆有自己的网络系统,将新泽西州若干社区图书馆里的图书和音像制品都编录在册,根据书名或作者名,在网上一目了然,各图书馆资源共享,你想借阅什么,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他们就可以帮助你查找,即使是别的社区图书馆里的藏书,也可以帮你借到,等你有工夫来图书馆借书时,他们会把书借给你。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别的社区借来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6碟套装的CD,卡鲁索的老唱片,以及布洛松的摄影作品集《男人,肖像和世界》,还有邵燕祥去年在香港出版的新书。其往来之间的邮递费用,无需你来支付。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质,方才真正的体现出来。作为纳税人的地位,方才凸显而让你感觉有点儿底气足,腰杆壮。

我想起去年到北京图书馆借阅法国勒庞《群众心理学》1920年版的译本。先交100元办理借书证,从电脑里查到了这本书,但北京图书馆没有,仅存书的胶片缩影版,在吉林图书馆收藏。便从北京图书馆里要来吉林图书馆的联系电话和伊妹儿地址,回家后先给吉林图书馆打通了长途电话,转了几个电话,终于转到了图书借阅处,他们也记下了我要找的书目,和我的通讯地址,但接下来便没了消息。我只好再用伊妹儿给他们发信,明确写明所有翻印和邮递的费用均由我付,先后几封,均石沉大海,最后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再去图书馆的兴趣。和美国普通的社区图书馆相比,我们的这些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图书藏品要丰富得多,差距却是这样明显的存在。其中差距之一,图书馆藏书不是目的,能够尽可能方便的把书借出去,才是目的,也才是本事吧。

前两天再去图书馆,忽然看见一则告示,说近日将要取消这项服务了。原因没有解释,但人们都清楚,美国的经济还没有好转,一切需要节约开支,精打细算了。但对他们的倒退心里还是有些惘然。

不过,这一天也碰上了意外的好事。图书馆在处理淘汰的旧书,已经卖了两天,这是最后一天,便宜得如同我们这里菜市上卖菜“搓堆儿”,每人给你一个大塑料袋,只要你能够装下,随便把书往里面装,每袋只要3美元。我挑了11本书,其中包括《罗丹作品集》、《美国人喜欢的木刻》、《时代周刊漫画集》三本画册,麦斯维尔的《白鲸》、《滚石杂志音乐评论》几本好看的书,还有几本中文书,中央编译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利亚斯・卡内提的《群众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和台湾版的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捡了便宜似的,得意而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