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茶道中的东方理想

2010-08-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韩猛 我有话说
捧读冈仓天心的《茶之书》,那股清洁匀整雅致的气息让我如同饮下一杯香茗,一直读到香沁心脾。这是作者写给西方人的一本小小的入门之书,如《菊与刀》等书一样,今天我们仍需通过英文著作来作为了解近邻的路径,那个一衣带水同文同宗的近邻,似乎比西方更加遥远。不过,从所谓“入路要正”的理念上说起,这本书在有限的
篇幅之中真正把握茶道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

日本有所谓“茶道”,有识者皆以为是南宋径山寺茶道的延续。但真正形成统绪,当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日本战国时代的村田珠光与武野绍鸥,两人大约可谓日本茶道的一宗一祖。稍后于二人的千利休,则将茶道引领至于巅峰,成为古今一脉茶道正统的大宗师级人物。其后流派日繁,多不能出其外。而冈仓天心这本《茶之书》的结尾,就是以千利休被丰臣秀吉处死前举行最后一次茶会,而后从容赴死的故事为完美终局的。

冈仓天心认为,日本的茶道承继了元代以来陨灭殆尽的宋文明,所以日本不得不克期扛起振兴华夏文明的大旗。认为中国多舛的国运使它变得苍老而实际,变成老大帝国。“他们的茶,依旧美妙地散发出花一般的香气,然而杯中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宋时的仪礼了。”他认为,日本的茶会仪式让人得以见识最极致的饮茶理念。那种自然、恭顺、优雅,的确是值得让人托付心灵的幽栖之所。

同时,冈仓也在宣扬一种经由茶而生发的“唯美的信仰”,认为“和敬清寂”的茶道代表了一种生命美学,是对凡俗庸碌生活中细小美感的爱惜。他试图要说明的是,有一套精妙的文化和哲学的基础,隐身在茶道仪典的背后。这本《茶之书》的篇幅里,在分别讲述茶室、风范、书画、花艺、饮法之外,并且专门有一章“道与禅”。他在道家“物我和谐”理念中推扬东方的人与自然宇宙的整体关怀。对古中国“温其如玉”的优雅自制人格的解析,把生命之美的达成真正寄托于道家:“我们能与列子一同御风而行,却发现一切竟如此宁静,原来我们自己就是清风。”他更追述日本向来推崇的“空纳万境”的“无”的至上理念来自于老子,把它升华为一种艺术和生活艺术的留白,用人生的无限美感情思,尽情去填补和完满。还有非白即黑的颜色理念,也来自禅门玄风,是去除妨碍、直抵本质。

冈仓以茶道来展示他的东方之梦,对东西文化大作比义文章,事实证明,是最有成效的,书被翻译印行至世界各地,也赢得了西方人的认同和欣赏。虽然他无比真诚地大声疾呼,无奈的是,误解与无知,早铸就文化传播的天然屏障,正如他自己引用的:“再好的翻译也只能如一帛锦绣的背面,虽然针针俱在,终究难以惟妙惟肖。”尽管他信手拈来的引述中国经典和文学话语,传达精善,但他所讲述的“女娲补天”“伯牙弹琴”的故事,仍不免过于荒腔走板。他试图塑造出日本人儒禅并用、佛道相生的形象,亦有未尽其情。他说茶道中的品味无分贵贱,被他称为“东方民主的真谛”。其实,饮茶的清简,可能恰恰与中国士人和僧人推崇清贫气、蔬笋气更加有关系。

不论日本的茶道如何与造化神游共生,如何承继了失传的煎茶与抹茶的技艺。日本的茶以及茶的文化,大约只相当于中国一地一时之茶,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冈仓天心对于艺术的理解却是令人感动。也足以让人发见他所以风靡西方的原因所在。艺术无国界,然而,东方的胜利,却还离得很远。

可传者迹,难传者心。冈仓天心茶书虽小,却是要为茶立心。所以,这书写作的目标,并不是汲汲于茶道这一艺能的具体形式(其实冈仓本人即是正式拜师学艺的正宗茶道传人),而是“教外别传”,着重的是这其中的文化含蕴,冈仓氏旨在以此推仰东方文化。这轻轻巧巧的茶之书,道出的是茶道真谛,然而真正的精髓是不可言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冈仓天心的这一曲茶之歌,既是精髓,也是酒曲散尽后留下的醪糟。阴阳向背,在乎一心。茶道的精神,东方主义的理想,并没有完全澌灭殆尽,需要的只是,那些对禅心正道孜孜以求,与闻其道、肯于参悟并以身心体证的求道之士。

《茶之书》,[日]冈仓天心著,谷意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6月,15.00元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