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千里青藏线作为大课堂

1998-01-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欧阳和 本报记者 林和文 我有话说

王海龙,1959年3月入伍,历任镇江汽车学校教员,赴坦桑尼亚军训团汽车组组长,总后车船部助理员,车船部车管局副处长、处长,军交运输部副部长。1994年8月,授少将军衔。1996年5月任现职。

做为全军唯一的一所集培养军交运输技术、管理、指挥人才为一体的运输工程学院,如何适应新时期部队建设需要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运输工程学院院长王海龙少将。

向千里青藏线大课堂

王院长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便滔滔不绝地讲起这个题目。过去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太适应新时期部队建设需要。一些学员毕业分配到部队后,对部队工作的艰苦条件,思想准备不足,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弱,致使他们工作一时难以打开局面,甚至发展到闹转业。暴露出这些问题,除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和学员缺乏艰苦环境磨炼外,偏重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是一个大问题。

部队的实际需要,呼唤着院校的教学改革。改革的突破口选在哪里?王院长说:1988年,学院开始寻找对策。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与论证,我们把目光瞄向了千里青藏线,将青藏线做为大课堂,以此弥补学院小课堂的不足和局限。

当时选择青藏线作为实习基地,有3个方面的优势:其一,最理想的实习环境。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但是却能够磨炼学员的意志,摔打他们的作风;其二,有最理想的老师。青藏线部队官兵铸就了“三个特别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实习学员生活、学习在这个英雄群体中间,对培养他们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青藏线部队官兵实践经验丰富,实习学员拜他们为师,会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其三,最理想的实习条件。青藏线汽车运输部队每次出车,上百台车辆编成一个车队,1100多公里的运输线,地势险要,路况复杂,气候多变,这是内地不具备的。另外,青藏兵站各级党委和领导,非常欢迎学员到青藏线实习。并且每年三四月份,正是青藏线运输任务繁忙的季节。组织毕业学员到青藏线实习锻炼,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为了保证学员实习到位,使他们在实习中真正得到锻炼,部队把学员纳入了干部序列实施管理,由各汽车团党委下达见习排长的任职命令,明确职责和任务。学院对实习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学员实习结束后,要进行述职并接受评议,然后由连队党支部作出鉴定。学员返校后,要求每个学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实习论文,并在答辩会上进行答辩,论文的成绩记入毕业总成绩。

在世界屋脊撰写毕业论文

王院长告诉我们,每年三四月份,学院都组织毕业学员赴青藏高原实习锻炼。学院提出了赴世界屋脊撰写毕业论文,登唐古拉山完成毕业设计的口号。每到阳春4月,内地已是桃红柳绿,而青藏高原却还是白雪皑皑。去实习的学员都是第一次上高原,由于高原严重缺氧,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有一名学员第一次随车队执行运输任务,到达驻守在海拔近5000米的五道梁兵站时,出现了较严重的高原反应,带队领导劝他下线休息几天再上,可他硬是坚持跨过了海拔5300米高的唐古拉山,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在日记中写道:在青藏高原工作,确实很艰苦,但它却磨炼了意志。

王院长还告诉我们,学员经过两个多月的高原艰苦磨炼,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有一名学员是高材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员”,临近毕业时,学院有意想留他,一家科研所也有意要他。可是,当他从高原实习回来后,他的构想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还有一名学员原来自己搞了毕业设计,经过实习锻炼,他感到自己原先的设计并不符合实际。于是,他重新选定了题目,写出了题为《青藏线运输特点及提高效益的对策》这篇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受到好评。

发挥青藏线教改“窗口”作用

王院长在谈到青藏线对学院的教学改革作用时,双手情不自禁地做成一个口字型,又津津有味地谈了起来。青藏线如同一个“窗口”,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经验,促进了学院学科建设。每年学员上线实习时,院领导带领教改小组深入青藏高原部队调查研究。9年来,参加实习的学员和青藏兵站部官兵向学院提出了100多条教学改革建议。根据这些建议,学院大担地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部队需要。根据高原汽车部队装备的进口柴油车车型,编写了柴油车教材,增大了柴油车教学内容,并且成立了特种车教研室,用600余万元建成了特种车现代化教学大楼。针对部队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学院开办了军队文化工作课。

王院长最后深有感触地说:“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千里青藏线是我们理想的教学实践的大课堂,已连续9年组织毕业学员到青藏线实习锻炼。这种利用艰苦环境对毕业学员在思想、作用、指挥管理、实际技能等方面进行一次‘淬火’的做法,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9年来,毕业学员达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服从毕业分配,百分之百志愿申请到边疆艰苦地区工作,百分之百按时离校奔向各自工作岗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