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超导》填补科技题材影片空白

1998-03-19 来源:光明日报 周建刚 我有话说

在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反映科技工作者工作、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却并不多见。以致于几年来这类题材成为影视作品的空白。近日,一部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彩色故事影片《超导》填补了这个空白。并成为今年国产影视作品的一个亮点。

影片讲述的是八十年代中期,在高科技领域,一场世界范围的低温物理超导研究竞赛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热情关注。在此背景下,一批中国物理学专家在林亚眠老教授和青年物理学家贝小知的带领下,建立了名为“低温俱乐部”的民营基础科研机构。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固守着科学家特有的精神信念。

和以往反映科学领域的电影有所不同,《超导》把一个深刻的物理课题生活化、哲理化了。“超导现象”实际上是指电流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无阻力、自由畅通的状态,其工业意义十分巨大。在剧中,科学家在研究“超导现象”的同时也在深情地呼唤人与人之间的“超导状态”,渴望人们也能达到无障碍的沟通。影片把科学家们在实验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阻力和与之抗争的过程升华为人类科学现象的发现过程,让人们在深入浅出之中产生共鸣。拉近深奥的科学领域与普通人的距离。另外,影片《超导》首次把科学家的形象个性化,如王志文扮演的男一号,“超导”研究室的发起人贝小知,就是一个现代味道十足的青年学者,他机智、幽默、自负、好强,他的身上散发的是人格的魅力,他不再是只知道自己的课题而毫无生活情趣的书呆子。剧中,他的搭档形象怪僻、倔强却才华横溢,更是以往影视作品中难以看到的典型。另外,《超导》更是大胆地把镜头对准了普通的科学家,他们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或许只是此项研究的一块奠基石,可是正是他们的投入、奉献才让人看到中国科学家的希望,中国科学领域后继有人。

影片《超导》可以说填补了我国电影在反映当代科学工作者方面的空白。他以一个讲述普通人生活的方式把一群生活在科学王国里的年轻人带给观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超导》可能会在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反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