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将建“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

2001-05-03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陈琦 我有话说

本报讯我国将在“十五”期间建立“中国濒危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以抢救性地收集并保存国家一、二级濒危野生物种的基因资源。

刚刚挂牌成立的浙江大学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学与繁殖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基因库的建立。据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实验室负责人方盛国介绍,基因资源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器官组织,即活体器官的冷冻品;二是细胞库,包括生殖细胞库、体细胞库;三是分子水平上的基因组DNA文库和cDNA文库。建立濒危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有助于研究物种的濒危机制,进一步开发、利用珍稀动物的遗传性疾病、生殖或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资源,建立基因资源材料平台。

据1996年颁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统计:我国共有61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动植物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中野生动物258种、植物354种。目前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异地保护,即人工饲养迁地保护。基因资源库则是通过先进准确的基因手段进行立体保护。器官组织和细胞基因库的建立可直接为物种改良、繁殖甚至克隆提供材料来源。包括大熊猫、朱、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东北虎在内的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将成为该库的首批基因采集和研究对象。

方盛国教授认为,以前我国也有遗传学家自发保护、收集野生动物的基因资源,但这只是科学家自发的行为。此次我国投资建立国家样品库,表明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了保护我国野生动物基因资源的紧迫性。许多发达国家如美英等国都在积极建立国家基因资源库,并对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掠夺。我国野生物种的濒危程度、受世界关注程度都较高,建立国家基因资源库,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

浙江大学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学与繁殖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迄今国内首家涉及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的重点实验室,专门针对野生动物生态、繁衍、种群和基因等方面开展前沿研究,并拥有包括中科院副院长陈宜瑜在内的7位中科院院士,科研实力十分雄厚。目前,这个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云集的实验室已经承担了包括“珍稀濒危动物种质资源库的维持技术及遗传多样性评价”、“野生大熊猫种群生态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等在内的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