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牢记使命 面向青年
2001-05-04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青年报社 我有话说

世纪之交,人类思想的日益多元化和信息传递的快节奏,进一步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也给这一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信息传播者和历史记录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阵地的新闻媒体,如何应对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思路,拓宽领域,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成为一个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的课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我们认识到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探索新闻报道的规律,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充分分析和理解这一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北京青年报充分结合自身以面向青年、教育引导青年为主要任务的特点,在工作中紧紧围绕把宣传报道做全、做新、做实、做透这一目标,不断加大新闻改革的力度,突出主动性、创造性,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新的报道经验。

树典型,重贴近青年报从青年视角切入

生动鲜明的典型形象是不同时代人们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因此,及时准确地捕捉并塑造出当前时代的新典型,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责,更是切实完成好江总书记四句嘱托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本报在典型报道的人物选择和时机选择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充分发挥贴近读者的风格特点,一方面突出青年特色,挖掘并推出北京青年典型,增强了典型形象与青少年读者的贴近性;另一方面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一改以往典型报道多以单个的英雄模范为题材的局限,分别选取相关群体中的50名普通代表进行报道,力求树立起普通百姓平凡而伟大的群体形象,以此来引导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均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00年,为配合申奥宣传,展示北京青年的风采,本报全程跟踪报道了北京青年张健横渡渤海海峡的壮举,从协作、科技、拼搏三个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整个活动的情况。2001年又将张健选为本报的形象大使,进一步发挥其事迹、精神对青少年的引导作用。此外结合6个节日,2000年本报还推出了6组有代表性的群体典型形象,分别是“五四”青年节50名青年、“六一”儿童节50名儿童、“七一”党的生日50名党员、“八一”建军节50名军人、教师节50名教师、抗美援朝50周年50名老愿军战士,报道刊出后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十二年主题教育千万青年参与青年题材为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团市委机关报,关注青年、关心青年、不断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是北京青年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本报报道的一个重点。比较突出的工作有:

紧扣时代主题,办好主题教育活动。从1990年开始,主题教育活动已连续开展了十二年,参加者累计达1200万人次,普遍受到好评。2000年本报与团市委联合主办了“新世纪新青年”青年论坛,邀请了各界青年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对“挑战: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教育:机会和可能”、“选择:创业与发展”、“法制与社会道德”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同时坚持以版面为依托的原则,采写了20余个专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世纪的

挑战,青年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准备就绪,将于5月4日全面启动,相信会继续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引导”的要求,结合改版,本报在新闻版块中增设了“青年新闻”版,并不断追求报道形式和内容上的出新和变化,充分体现了青年报的宣传主旨。

此外,本报还充分利用报社所属“两报一刊”和yn e t. com网站的受众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和扩大对青少年教育引导的效果。《中学时事报》和学通社开通了学通社网站(x t. yn e t. com),为中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自己的园地;yn e t. com网站将“大型青年综合网站”作为自身发展的定位,日点击率迅速达到近二百万人次,其中84%的访问者来自海外,其中又以美国访问学者居多,他们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到海外留学、深造并定居的年轻人(即外宣工作中所讲的新移民的中坚),这使本报网站在国家外宣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讲综合,讲规模,讲主题营造宣传新亮点

近几年,每逢重大事件发生,我们都适时推出特刊、专刊,以相对集中、固定的版面营造热烈的宣传氛围,在视觉规模上给读者以强烈冲击的同时,在内容上贯穿爱国主义的主题,变单一事件主干进程的报道为综合的多侧面内容的集中展示,强化宣传效果,形成了本报宣传报道一大亮点。

1999年底和2000年底分别推出的“千年百版”和“跨世纪行动”两次大型报道活动,在千年更迭、世纪轮回的重要历史时刻,充分展示了历史的纵深感和延续性,为读者梳理出一份脉络分明的世纪思索。特别是“跨世纪行动”,贯穿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主线,重点表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历史。在规模上,一个月的时间里向北京、中国、世界各地先后派出60名记者,分三个阶段推出了总计70个版的报道。在内容上,既有以编年体客观介绍重大历史事件的“走过百年”,也有深入历史事件发生地,以今人眼光开掘历史片段的“寻访百年”,更有本报77名记者“客串”二十世纪七个时期百姓形象,亲身感受历史的“体验百年”,同时加之以“触摸未来”对并非虚幻的二十一世纪的生动描述,在各大报刊的跨世纪报道中独树一帜。“五·八事件”发生后,我们于第二天即策划了8个整版进行报道,其后又连续投入大量版面报道整个事态过程并进行深度分析,推出了《重新认识系列谈》和《停炸后的思考》等一系列组合式报道,紧扣广大读者的疑问,对美国的新闻自由、人权等重新审视,引导青年知识分子进行独立思考。

揭批“法轮功”报道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大量“典型案例追踪”,用事实揭露“法轮功”的社会危害,另一方面在滚动报道中及时形成本报独家视点,推出《科学摧毁法轮功》系列专版,牢牢抓住科学理性精神,用科学揭露伪科学,用科学反对迷信,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今年推出的“纪念建党80周年”专版“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刊出不到10期,就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不仅市委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许多单位已经开始将这一报道做为教育资料装订收藏。

事实说话,平实视角再现宏大主题

在一些重大的政策性、思想性题材的宣传报道中,我们一贯坚持与本报生动鲜活的办报风格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以平实的视角和亲合力,再现重大主题。近几年来,本报以系列专版的形式和直面社会及百姓关注热点的报道内容,进一步形成了这方面报道力度强劲、有声势更有气势的特点,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建国50周年的成就宣传报道中,我们策划的“天安门留影”活动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编辑部通过向广大市民征集在天安门前的留影照片,调动起了公众参与的极大热情,一时间信件、电话、来访不断,由此产生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引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既反映出50年来共和国的伟大进程,又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将时代主题、国家主题与个人发展主题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新闻报道中“小者大也”的境界。再如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策划的《我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20位北京人的口述实录》系列报道,运用非常规的新闻报道和人物报道手段,将20位北京人娓娓道来的生活及思想变化如实地反映在版面上,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20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其真实性、可读性及思想性、艺术性都得到很好体现。其他在“三个代表”、“双思教育”、“九五成就”等宣传中,我们都提前策划了以系列专版形式进行报道的思路,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对重大问题作分解式论述,另一方面采取让读者提供素材,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核实,然后或集中或分门别类加以报道的方式,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印证中央、市委的正确决策和科学论断,形成了正面报道力度强劲、有声势更

有气势的特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欢迎,同时还成为基层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素材。

围绕热点话题,开展横向交流互动中引导舆论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交流的时代,在信息来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媒体要想继续担负好引导舆论的任务,就必须逐步改变以前单向的传播模式,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给读者以一定的发表个人看法的空间,而后再从中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播后,本报及时抓住部分青年认为保尔不如盖茨对他们有吸引力这一思想苗头,策划了“保尔、盖茨谁是英雄”的大讨论,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极大反响,共收到读者来稿一千余件,电话和电子邮件更是不计其数。之后,本报在一版显要位置连续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刊发读者来稿及本报文章十余篇,并最终得出结论:当今的时代更需要倡导保尔精神,这是时代更紧迫的要求。

此外,本报去年还推出了两个固定的热点讨论栏目,一个是《法制周刊》的“法律圆桌”,每周一个版,围绕近期法律焦点事件,由编辑设置话题,邀请法律专家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引导读者正确理解事件的法律背景,增加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另一个是“天天副刊”周一“妙文”版的“每周评论”,内容也是围绕热点话题,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论,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判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提供必要的参考性意见。总之,近年来的新闻宣传实践证明,只有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报道的针对性、贴近性、可读性,新闻宣传才能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北京青年报将在市委和北京团市委的领导下,继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为完成好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任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共青团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