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意大利政坛改朝换代

新闻分析
2001-05-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述强 我有话说

在日前举行的意大利第14届议会选举中,以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为首的中右联盟在参众两院均以绝对优势战胜了执政的中左联盟,贝氏领导的意大利力量党也以29.4%的得票率成为意第一大党。意政局出现了根本性变化,用“改朝换代”来描述这一变化实不为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意大利政治逐渐结束了剧烈动荡的局面,进入了过渡时期,1996年提前大选产生的第13届议会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始工作的。意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政党政治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幕后操纵。1993年通过的新选举制度依然保留了一条不利于结束这一状况的比例代表制的尾巴。意百姓曾寄希望于第13届议会能完成对包括选举制度在内的国家体制改革,使国家政治生活能走上平稳之路。然而,这届议会本身就是过渡性选举制度的产物,各党派为了在未来的新体制中争得有利于自己的内容,互不让步,频频发难,使各种改革努力举步维艰,政府的各项政策屡受掣肘。

在第13届议会任期内,共历经了4届政府。每次政府危机的起因都是执政联盟各党派之间内讧,与传统的政局动荡原因毫无二致。4届政府政绩中唯一的亮点是,普罗迪政府于1998年成功地使意成为首批欧元区成员国,而除去欧盟整体经济复苏带来的经济运行状况略微好转外,其他难见好的迹象。中右联盟之所以能在此次选举中大获全胜,主要原因是选民盼新求变的心理发挥了作用。实际上,中左、中右两大竞选阵营正式选举前都未能向选民展示出具体而明晰的竞选纲领,口号式的许诺和相互攻击多于实质性的政策辩论。因此,选民难以对双方的施政纲领进行比较和判断,投票时更多的是靠感觉。中右联盟抓住选民对中左联盟执政不满的机会,赢得了选民的支持。

在第13届议会期间,虽然中左和中右两大阵营内部都发生了分化和重组现象,但两大阵营的基本框架没有大的改变。本次大选中,跃升为第一大党的意大利力量党的得票率高出本阵营内排名第二的民族联盟17.4个百分点,在未来的新政府中受制于同盟党派的机会大大减少。原议会第一大党左翼民主党的得票率为16.6%,与本联盟内的“雏菊联盟”得票率(14.5%)相差无几,中左联盟内部的力量重组不可避免,其作为议会反对派的能量也将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党派及其席位也在减少。这样,以意大利力量党为核心的中右新政府今后在议会和内阁中将具有较大的活动余地,这有助于使已成雏形的两党制政治格局向更成熟有序的方向发展。

目前,虽然影响政局平稳的因素仍未根除,新政府的组成尚在谋划、谈判之中,但大选结果已经表明,若无意外,意政局将逐渐走出过渡期,进入动中有变的时期。

(本报罗马5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