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中科院改革叫好

光明论坛
2001-05-18 来源:光明日报 王泽华 我有话说

5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透视了知识界的一个热点,就是中科院职称评聘上的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是邓小平“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在科学界的具体体现。我们为中科院的改革喝彩叫好。

今年四月底,中国科学院召开人事工作会议,决定在职称评聘、劳动报酬分配、海内外人才引进三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他们在全国率先停止职称评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双聘合一,即身份聘用与岗位聘用合一。比如,研究员这个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不再作为一种荣誉,而只将它作为一个岗位看待,按需设岗,公开竞聘,择优录取,契约管理,以便于让真正有能力的人特别是优秀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最高机构与“旗舰”,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无疑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人员必须有真才实学,必须不断为社会做贡献,否则,再有名份再有殊荣,也难免会被淘汰。

众所周知,专业技术职称是一个人专业技能水平与贡献的重要标志,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对激励专业人员刻苦学习本职业务,争创一流业绩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毋须讳言,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在职称评聘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合理的环节,事实上,在许多地方与部门,评聘上高级职称的人员所承担的实际业务的质和量与应有的要求脱节甚至“错位”,低职干高职的活、高职干低职的活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高职人员一旦职称到手,往往不求进取,科研与业务能力衰退;而一些确有真才实学“挑大梁”的人往往因这样或那样的因素长期被拒之高级职称门外。职称评聘中的这些不合理现象,对调动与激励广大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改革势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中国科学院开放式吸引海内外人才的改革之举,独具慧目,捷足先登。据该院人事部门负责人对媒体记者介绍,这项知识创新工程此前三年处于启动阶段,目前正进入全面推动阶段。该院对海外处于国际前沿的专家,已聘任了72位,今年还要聘任28位。今后海外出色人才可以不带人事关系直接接受聘用,唯一的条件就是一年至少要在国内工作4个月。此举旨在构筑更公开、更合理的平台,吸引海内外一流人才。有这样的梧桐树,何愁招不来金凤凰?

当然,同任何新生事物刚问世时一样,职称评聘改革也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实践与适应的过程。中科院的做法带有行业性、尝试性,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的改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做到积极而又稳妥。但不管怎么说,中科院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那就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与健全制度与机制,使各种各样的评审(如评职称、评奖等)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更有利于激活与释放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