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企业如何规避科技风险

2001-05-21 来源:光明日报 朱奕宝 我有话说

企业对科技的着眼点一般不是知识形式的成果,而是实物形态成果。企业运用科技成果或是改造原有的设备,或是改进操作技术,或是设计和生产新的产品,以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企业在研究开发或引进科技成果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会遇到科技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条:

盲目开发的风险。假信息常常弄得企业真假难辨。有的并没有研究成功的成果在某些有影响的刊物上吹得天花乱坠。企业一旦引入这类“成果,往往会被折腾得焦头烂额。企业要开发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是和企业原来的行业不搭界的,一定要慎之又慎。需知科研上所谓“基本上成功的项目,常常是“基本上不成功的项目。

投资力度不足的风险。高科技产业化投资相当于研究阶段投资的110倍。企业有能力投资搞科研,但未必有能力投资搞开发。对科技成果中试、批量生产的投资力度不足,早已成为我国科技成果推广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企业一旦确定某一科技项目的研制和开发,必须对资金筹措困难、投资力度不足等风险有充分估计。即使筹措到足够资金,也要冒支付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

技术开发不配套的风险。科技成果在企业开发投产,会遇到设计工艺、测试、原材料、元器件等一系列问题,任何一个需要配套的环节连不上,就会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或产品的开发。企业家必须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使需要配套的项目能够优质及时完成。

引进技术失误的风险。在合资与引进的浪潮冲击下,某些不法外商,利用我某些谈判、考察人员的低素质的弱点,大钻空子,常以低技术充高技术,以旧设备充好设备等恶劣手段,攫取我大量钱财。某地一大型企业从国外引进一条饲料生产线,花了800万美元,竟然是一堆旧货,一开机轴就断了一根。这种引进技术的风险,常常由于里应外合,不法外商很容易得手。

被假冒的风险。从名酒、名烟到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等,在法制不健全的市场上屡屡见到被假冒、剽窃。申请专利无疑是保护科技成果和商标等的重要手段,但如对违反专利法的行为打击不力,则仍然无法遏制假冒、剽窃之风。防伪商标的出现为防止假冒增加了一个“门槛,但假冒者同样可以造出防伪商标。假冒和反假冒将是长期的斗争。

失密风险。企业在保密内容上,一种是商情;一种就是商品研制、生产中的秘密。企业中的一个或几个科技人员因与厂方发生矛盾而席卷产品图纸、资料的事屡有发生。至于采用参观、谈判、考察等手段,以获取新产品或传统名牌产品的配方、工艺、材料等秘密,已经使国家遭受很大损失。“人才的无序流动(俗称挖墙脚)成为摧毁科技企业的“杀手,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企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低的风险。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企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密切相关。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要求企业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我国的企业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不着力提高本企业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技风险就会来临。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涉及到产品,更严重的是与安全相关。当前我国企业安全形势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不严和缺少起码的科技知识。

企业家在领导科技上有无风险意识是事关企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企业家不领导科技不行,领导科技没有风险意识也不行。否则最后翻了车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有了风险意识不等于排除了风险,有了风险意识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分析风险,使企业避免损失提高效益。有关部门和企业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避免风险:

提高企业家和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高科技产业化对企业职工科学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较高知识的职工必将取代文化水平很低的职工。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当前许多企业读书学习的空气十分淡薄,这和社会与企业领导是否提倡引导有关。

注意积累领导企业科技的经验。企业家要学会组织领导企业的科技,按照研制、开发、生产的规律,组织科技人员和职工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数量,降低成本,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新胜利。在企业的科技工作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如专业人员作用和群众性革新活动的关系;投入市场与科技开发的时间差;科技投入与其他投入的关系;科技法贯彻执行问题;如何使革命热情与科学分析结合得更好等等。

作好市场调查,正确科技决策。企业家要避免科技风险,就应在科技与市场的结合上下功夫。决策正确或错误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存亡。

努力建立缓解风险造成严重后果的机制。对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的科技项目单靠立项前的论证是不够的,社会和国家应该建立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补偿机制和一套优惠政策。企业不能坐等建立,而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筹建或参与缓解风险的各种举措。

但愿我国的企业家在领导科学技术时,多一点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备无患,越是艰险越向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