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思路 盘活资源

2001-05-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我有话说


张晓琪,男,汉族,河北省安新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任株洲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张晓琪教授长期从事自然辩证法和管理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5次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主编《电子商务》等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桌面印前系统》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个。在我国起步较晚的包装学科的建设以及在组织探索包装专业知识体系的构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担任中国包装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包装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主任。2000年,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授予“中国包装事业杰出贡献奖”。

株洲工学院坐落在工业重镇、交通枢纽——湖南省株洲市,是全国包装系统唯一的高等学府。虽然办学时间短,国家投入少,但近几年却得到了迅速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什么原因使其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晓琪教授。

记者:请您谈谈株洲工学院这几年发展这么快的关键是什么?

张晓琪:最关键的是我们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办学思路。1995年就提出了《要树立与我院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十大新观念》,掀起了“拆除计划经济思维定势的围墙、狭隘的保护主义围墙、单纯应试教育的围墙”的思想大解放。每年都不断进行观念更新,在全院干部、教师中树立“大视野观、大发展观、大人才观、大团结观”。“求同、求实、求新、求胜”已成为株洲工学院人的精神。正是这种新观念、新精神推动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记者:听说你们学院实施的“四打破四整合”工程,大大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张晓琪:是的,我院实施的“四打破四整合”工程是学院内部管理和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一是打破传统的用人模式,整合人才资源。盘活校内人才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唯才是举是其主要内容;二是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整合竞争精神。以岗位工资、特殊津贴、责大利大、功高酬高等办法,拉开工资福利待遇档次;三是打破在资金上向上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整合社会力量。通过拓展筹资融资渠道,我院每年的自筹资金都是国家拨款的2-3倍,使学院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四是打破按部就班的学科建设轨道,整合学科优势。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精品,创造自己的名学科、名专业和名师名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记者: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请问在高层次教师引进和培养方面你们的主要经验?

张晓琪:我们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稳定教师队伍工作中,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引进与流动的关系,只有允许人才流动,不采取“卡”的办法,人才才能进得来;二是有为与有位的关系,给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三是先来与后到的关系,引进固然重要,但已有人才的稳定同样重要,在政策上要统筹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四是留人与留心的关系,要使教师稳定,除了适当的改善待遇,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使高层次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做到心情舒畅。

记者:作为全国包装系统的唯一高校,你们是如何在办学上突出包装特色的?

张晓琪:在我院办学上,我们坚持“握紧拳头搞包装”,一是开创包装领域新学科,经过八年试办,包装工程专业进入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创立了包装设计专业方向,通过包装与印刷的结合,创立了包装印刷专业方向,通过包装与机械的结合,创立了包装机械专业方向,通过包装与材料学的结合,创立了包装材料专业方向;二是编写包装类学科统编教材,现已完成二套27本;三是加强包装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当初我国尚无包装学科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们采取送到国外培训和邀请国外包装专家来校培训师资等办法,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四是提高包装学科的学术水平,加强科研力度,创造了一大批包装科研成果,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已成为包装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包协包装教育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全国普通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均设在我院。

目前高等教育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需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不断创新,盘活资源,努力把我院办成一流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