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职教育该怎样应对WTO

2001-06-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建明 我有话说

加入WTO后,一方面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国外资本、外资、合资企业会大为增多,这些都会使得社会职业岗位发生很大变化,而且社会职业岗位将形成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大系统。高等教育,尤其是以培养为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就必须拿出人才培养的应对之策。

以上的话,可以说是日前在湖北省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加入WTO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所有与会者的共识。也正因此,所以当主办单位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省高教学会发起此次研讨会时,不但湖北省许多院校的书记、校长、专家、教授迅速响应,一些外省市的院校及人事部门也闻讯千里迢迢赶来。

与会者们认为,目前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尚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模糊不清,办学模式上形成了“本科的压缩”,使人才培养向知识型、技术型的专业化发展;有的只注重传授专业理论,强调单一的实践,这种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只是“专才”,一旦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会不适应;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实训教学的认识与经验不足,未能很好地保证高职教育极富特色环节的教学质量。

与会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即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应用型兼复合型;专业设置不是依据学科,而是依据市场需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偏重实用的专业知识,理论课的传授把握“必需”和“够用”的原则,体现“少而精”的特点;创造条件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突出实践环节;师资队伍要求理论、实践兼备的“双师型”。

与会者还认为,为使我国的高职教育紧紧赶上国际化步伐,还需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如注意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中介性行业及“入世”后需求量增加的人才,尤其应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中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并在本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内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树立创新教育观”,这是专家们提得最多的。他们认为,高职教育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标新立异的勇气,敢于怀疑的智慧品质。同时,还要在管理制度上创新,如在社会上建立学生创新基地,以资助学生在基地创业。对持有一些发明专利的学生,学校可保留其学籍,允许他们自己创业。总之,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向“通专”结合的全才方向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