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德育“官”

光明论坛
2001-06-07 来源:光明日报 胡晓华 我有话说

“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之一,“官德”是社会主体性道德之一。实践证明,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的形成,对整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坚持以德治国就必须重视以德育“官”。

在“官德”建设中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理论的功力。理论是道德之魂。古希腊哲人说过,知识即德性。对于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信念的坚定、路线的正确、情操的高尚都来源于理论素养的支撑。大量事实证明,一些干部的沉沦堕落正是沿着理论贫乏—信念崩溃—心灵扭曲的轨迹进行的。我们强调以德育“官”,首先要克服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工作代替学习,以专业知识代替基本理论的错误观念。要使广大干部懂得,只有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们才能具有科学认识主客观世界,驾驭主客观世界,改造主客观世界之“德”;只有拥有高举远慕、慎思明辨、创新跨越的理性气度,我们才能真正坚定信念、信仰和信心,才能拥有底蕴,拥有力量,拥有品位。“道生之,德蓄之。”正是:胸无理论根底浅,腹有马列气自华!

二是提高实践的能力。把“道”运用于社会实践就是“德”。检验有德无德、小德大德的标准仍然是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一个领导干部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在位数年,山河依旧,就是最大的无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干、不变,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共产党人历来都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共产党的“官德”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实践第一,把实践作为检验是否有德的标准。因此,我们在以德育“官”中不仅要坚决克服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害怕艰苦,躲避困难;高高在上,冷漠群众;照搬照套,脱离实际;贪图虚名,不干实事;低能低效,无功无过;缺乏韧性,有头无尾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时期的新实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经验性的实践转化为理论性的实践,把常规性的实践转化为创造性的实践,把低效的实践转化为高效的实践。在以德育“官”中培育各级干部的敬业之德、求真之德、实干之德、创新之德。归根结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大道德。

三是强化人格的魅力。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人格很重要”。现代社会的公民讲人格,现代社会的官员同样讲人格,社会主义中国的官员更要讲人格。我们在以德育“官”中必须大力提倡关注人格,珍惜人格,完善人格,在“官德”中体现强大的人格魅力。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在社会转型考验、执政地位考验、世俗生活考验面前缺乏人格准备,在是非、义利、荣辱、苦乐、清浊、廉贪等面前定位偏失,选择不当,趣味低俗,行为卑琐,有的干部甚至走向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深渊。正如群众评价的那样:“少数当官儿的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人格!”这不仅是少数干部道德的沦丧,而且也极大地毒化了社会风气。目前,在养育“官德”、完善人格的教育中,必须着力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矫正工作,不仅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识真、认善、审美的能力,更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识假、认恶、审丑能力。教育干部多读书以养才气,讲政治以养大气,为群众以养底气,淡名利以养正气,敢负责以养浩气,不媚俗以养骨气。教育干部志存高远,常怀敬畏,心不歪,身不斜,手不伸,慎独、慎始、慎微。教育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做人、做事、做官都要堂堂正正、勤勤恳恳、清

清白白。通过以德育“官”,在广大干部中培育一种光彩照人、价值永驻的人格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