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抢占生命科学新的制高点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院院长施蕴渝院士呼吁
2001-06-08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本报合肥6月7日电(记者李陈续)“在国际结构基因组计划的严峻挑战面前,我国应尽快在国家层面上部署自己的结构基因组计划,抢占生命科学新的制高点,全力赢得新的竞争。”这是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生命科学院院长施蕴渝在此间接受采访时,着重向记者阐述的观点。

施蕴渝是在作为出席第二次国际基因组会议的唯一的中国科学家,深入了解了世界结构基因研究状况之后说这番话的。据施蕴渝介绍,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仅仅只是为研究复杂的生命现象奠定了基础,真正“法力无边”的是对蛋白质的研究。这种研究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自1998年国际上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开始以来,短短3年时间,各国政府及企业界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如美国以巨额投资建设了7个研究中心;日本目前已有20个实验室开展结构基因组研究,并建成了大规模的核磁实验室;欧洲有6个同步辐射加速器可以进行结构基因组的工作。而且,其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施蕴渝说,相对于国际竞争的咄咄逼人,我国对该项研究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结构基因组计划可能带来的战略意义还鲜为人知,令人十分焦虑。施蕴渝说,始于90年代初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以1%的测序任务,在国际生命科学领域赢得一席之地,而面对后基因时代的挑战,如果不抓紧部署占据这一新的制高点,我们将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痛失机遇,中国生命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结构生物学研究完全有条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施蕴渝介绍说,我国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已经具有相当好的基础,不仅有一批学术造诣很深、经验丰富的老一辈科学家,还拥有一批近年来国内成长起来或从海外回国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已经拥有了一批结构生物学实验室。而且,由中科院支持的“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结构基因组计划”,也已经得到第二次国际结构基因组会议的认可,并将我国列入开展结构基因组计划的国家名单,为参与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施蕴渝院士建议,第一,我国要尽快在国家层面上部署基因组计划,由科技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以“两弹一星”模式攻关;第二,在已经具备较好条件的北京、合肥、上海三地组建国家结构基因组研究中心,统一领导,确定目标,分工合作;第三,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促进我国结构基因组研究与相关国家进行密切合作,争取我国在此领域的发言权;第四,尽快建立国家投入机制,首批可投入2亿元用于实验平台的建设,1亿元用于项目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