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如何构建“人才特区”

2001-06-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近来,深圳市人事局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事制度改革和吸引高级人才的措施,响亮地提出了构建“人才特区”、抢占“人才高地”的口号。一向因拥有众多高精尖技术人才而引以为傲的深圳,为何仍要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吸引人才?深圳将怎样构建“人才特区”?记者最近采访了该市人事局局长陈安仁。

当记者问最近深圳提出构建“人才特区”的口号有何背景时,快人快语的陈安仁说:“一是各地人才竞争形势逼人,二是深圳自身发展需要。”

据陈安仁介绍,最近深圳派人到上海专门考察了上海人才市场的运作情况。看后深有感触。上海把人力资源提到了“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战略高度,为吸引人才制定了6条优惠政策。近4年来,上海共接收高校毕业生13万多人,超过深圳20年的总和。上海还创造了25分钟引进一个院士的纪录。博士后工作站已发展到600多人。在吸引高精尖技术人才方面,深圳同上海比,无论是政策还是力度,已毫无优势可言。

这几年,深圳明确提出要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制高点。如果不抢占人才的制高点,就谈不上产业的制高点。加快、加大吸引高技术人才的步伐和力度,已成深圳战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上海的作法对深圳哪些启发呢?”记者问。

陈安仁说:“上海在人才发展战略上观念新、思路明、力度大、渠道广。他们大胆承认人才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承认人才劳动力的产权归个人所有。在人才开发利用上已经同国际接轨。在引进人才力度上则是敞开大门,踢掉门槛,放开人才,基本上是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上海这几年构筑人才高地的作法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竞争核心。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深圳要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潮流中再领风骚,就必须在引进人才的战略上有大手笔,大眼光。”

“深圳在新一轮的人才竞争中,提出了哪些对策?”记者问。

陈安仁介绍说:“最近我们出台的一系列打破框框吸引人才的措施,就是对策的一部分。这些措施一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这说明我们的政策是对头的。今后,我们还有一些更开放的措施要出台。比如,取消城市增容费、取消户口的限制,等等。目前这些措施的操作办法正在与政府其它部门协调,时机成熟,就会一一出台。”陈安仁话锋一转,“当然,深圳也不是要同北京、上海等老大哥在引进人才上作不切实际的竞争。深圳要扬长避短,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进行机制创新。比如,深圳可以学习一些外国的作法,对一些特殊人才,实行人才居住证的‘自由港’政策,让在深圳的留学归国人员、外籍华人、外国人等,享受市民待遇。在引进人才渠道上还要拓宽,不要光坐在家里等人才上门,还要礼贤下士,要‘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来后,还要留得住人才。要积极推行技术、管理也可以参与分配的各种形式,让人才有扎根深圳的事业和舞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