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啼血的杜鹃

2001-06-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西子湖畔百灵鸟”,这是观众对浙江歌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金永玲的爱称。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金永玲,师承我国著名声乐教授金铁林和王品素先生,多年的从艺生涯使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良好的基础和自己的勤奋使她终于在浙江文艺界脱颖,1994年她被破格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她连续8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和文化部主办的春节晚会,成为浙江获奖最多、美誉最高、影响力最强的歌唱家之一。

对于金永玲来说,3月1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在她20年艺术生涯中,这天,她迈出了异乎寻常的一步———她毅然放弃了浙江歌舞剧院的优厚待遇,自筹资金,股份合作,组建了以她个人名字命名的“金永玲艺术团”,她因此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由文化名人领办、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民营文艺团体的创办者。对金永玲来说,迈出这一步委实不容易。

1999年,建国50周年,金永玲萌发了用自己的歌声歌颂祖国,让歌颂祖国的歌声响遍浙江大地的念头。她提出举办金永玲“祖国颂”百场巡回演唱会的设想,得到剧院的赞同。

没要国家一分钱投资,不用行政安排,个人筹划,民间协助,金永玲“祖国颂”演唱会就这样出台了。金永玲的目标是要在1年时间里跑遍全省,把精湛的节目送给基层的群众。

1999年1月25日,巡回演出在革命老区四明山拉开序幕。周边几十里的4万农民前来观看演出。在露天舞台四周,屋顶上,树杈上,墙上都是人,演出引起轰动。

此后,金永玲跋山涉水,深入山区海岛,每到一地,都会刮起“金永玲旋风”,特别是山村海岛的群众,为了争睹“西子湖畔飞来的百灵鸟”的风采,为了聆听百灵鸟甜美的吟唱,人们争相赶来,结果是场场爆满,加演加座。在永康芝英镇演出1场,应镇里要求加演了1场;在温州龙港,原计划演2场,结果演了4场;邻近几个县市原没有演出计划,可是这几个县市要求,一演就演了17场。

人民艺术家爱人民,人民的艺术家人民爱。金永玲这个著名艺术家没有丝毫明星架子,不计演出条件,不计报酬。在四明山,她一连唱了15首歌,一位老太太激动地拉着她的手不肯离去;在青田高市乡,乡亲们上山采摘了一束束杜鹃花送给她;在女子监狱和少管所演出时,全场出现了万分感人的场面:当金永玲边唱边将鲜花分送给犯人,并动情地拉着一位曾当过演员的女犯人的手时,全场“泪飞顿作倾盆雨”———几乎所有的人都哭了。

一次,她因过度劳累声带出血,但还是坚持在18天里演出了17场。她象啼血的杜鹃,唤来祖国文艺的一片春光。

一年里,金永玲巡回65个县市,演了100场,其中61场在农村,11场在工矿企业,观众达5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剧团一年演出的总和!这是浙江建国以来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场次最多,影响最大的演出活动。“我十几年的演出恐怕也没有这一年演得多。”她感慨地对记者说。

在一次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鼓励专业人才创办领办文化企业。省委书记的话打开了金永玲的心扉。

国有剧团吃大锅饭,人才无法全面发展。20年的国有剧团生活,金永玲感到艺术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作为一个著名演员,一场演出就唱那么一首歌,等于在浪费艺术生命!

20年,青春苦短,岁月不再。20年来,剧团给她什么就演什么,让她唱什么她就唱什么,一首歌可以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她还有几个十几年?

不能再等了。金永玲知道,文艺团体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过去剧团经费100%由国家包,此后逐年递减,现已减到20%,再往后呢?金永玲决心已定。

友人为她担心,万一失败,不但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声誉。朋友劝她:吃着剧院的,有空了走走穴,拿拿几万元的出场费,何苦要自找苦吃,去冒这个风险。

金永玲认为,严肃文化正面临观众与市场危机,高雅艺术和严肃音乐在低谷徘徊,文艺团体如何走出适合当前形势的路子?她愿去探索。

在省文化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把个人积蓄全部拿出来,投入50万元,组建了浙江省第一个由文艺名人领办、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民营文艺团体,其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艺术团实行市场化运作,根据市场需要创作剧目,根据剧目向全国和本省聘任演员。

有关领导认为,金永玲艺术团的诞生,为引进社会力量办文化提供了范例,这是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的有益尝试,通过对省内国有文艺团体现有资源激活整合,以全新的机制,实现与演出市场的对接,为推进艺术生产力的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守业与创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我愿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的文艺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金永玲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