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认识

2001-06-27 来源:光明日报 徐文伯 我有话说

1998年8月,在国务院、文化部、科技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下,我有幸牵头组织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研究论证工作,在工作中结识了汪成为、张效祥、朱高峰、石元春、胡启恒、李未、李国杰、杨芙清、戴汝为、唐世渭、张钹、王雨生、饶戈平等院士、专家,得到了他们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支持,并与高文、樊建平、刘峰等年轻才俊一起组成了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专门对数字图书馆涉及的技术、法律、运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在国家有关部门、图书馆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获得很大的进展,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当然其中也不乏经验教训。有关数字图书馆的一些问题,我在一年前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一文中(见光明日报2000年5月10日)已经讲的很清楚,下面谈几点工作中的新体会:

一、要从构建新世纪中国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时代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讲话时强调: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所以,建设数字图书馆,就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主动抢占互联网阵地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数字图书馆就是网络内容建设王牌中的王牌,因为它是根据国家、社会需要,对中文基础信息、知识再加工后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信息资源库。

二、正确认识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两年多的实践来看,首先要弄清:数字图书馆是什么?

早在1998年8月,我就从组织实施的角度指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国家重大工程,单靠哪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两年多的实践更充分说明,我们必须充分理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重大意义,跳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来共同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比之两年前大家对于数字图书馆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书面的概念,那么,今天数字图书馆已经有了不同的模式可供比较了。较之专业化的定义,我对数字图书馆的通俗理解是: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也就是信息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不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但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和组成部分。

为什么现在有不同的单位在搞数字图书馆?以IBM公司为代表的数字图书馆,是技术解决方案;首都图书馆等单位的数字图书馆是图书信息管理自动化和馆藏数字化的结合;超星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库;863数字图书馆演示系统和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是基于局域网和宽带高速网的信息服务。除去IBM纯技术解决方案,其他数字图书馆模式都是数字图书馆的不同存在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它都是基于网络平台,并以网站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实施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问题

高文博士已经将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归纳为信息资源建设、存储与压缩、分类、索引和检索、安全性、用户界面等10个技术挑战。中国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是分散建设的,为了达到全社会的共享并避免重复建设,必须有一个国家认可、大家共同执行的技术标准。在这方面,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应该承担起责任,搞好示范试点工程,从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二)法律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法律问题,实质是版权和知识产权在网络时代的运用问题,这个问题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已日渐突出。王蒙等著名作家状告网站侵权,以及中华文化信息网在建设中,均碰到了版权的问题。如何既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让各类文化、科技的文明成果纳入数字图书馆,以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急迫的任务。目前国际上也没有解决。我们要抓住机遇,随着加入WTO,主动参与网上法律规范。

(三)人才问题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之一。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高科技与文化结合的重大工程,必须选择懂行,而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来承担。在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培养既懂技术,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有关方面已经招收了数字图书馆方向的研究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以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事业的发展。

(四)运营模式问题

信息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

如何在既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又保证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早在1999年,人大、政协组织专家考察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时,许多专家就提出: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是国家投资购买的,是公益事业,在不考虑版权的前提下,把这些图书上网并收费,那么如何体现公益呢?

这个问题对于一些依托传统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给予重视。如何既保证图书馆的公益性,又通过适当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数字图书馆的良性发展,是构建中国数字图书馆运作模式的基础。我认为,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进行思维创新和体制创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回答各种疑问,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组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