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夯实中学基础培育现代人才

2001-06-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朱士雄

一切为了学生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功能。一切为了学生,是我们的基本理念。

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人,是面向新世纪的教育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问题。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现状出发,使学生牢固确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观念,应是学校当前改革与发展中应确立的理念。

在未来的社会中,学校是向学生提供掌握信息社会的钥匙的场所。教师的作用在于做出榜样。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新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实践和研究均表明:要教育人,就必须从改变人的心灵入手,而要改变人的心灵就要使人心充满真爱。真爱是“为别人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无条件的爱”,不断地学习并增长真爱的能力是使一个人走向人格成熟的过程。塑造完善的人格是新世纪教育的灵魂,只有人格成熟者才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因而也必然是能为人民、为祖国努力奋斗的成功者。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要的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造就自己特有的人文和智力品质,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

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

顺应时代要求办教育

江苏省天一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是通过省教委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办学机制,改革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共参与”的办学模式,5年的发展超过了过去的50年,学校固定资产增加3倍多,办学规模扩大1倍,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江苏省天一中学根据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性格的特点,在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德育工作上,努力探索“德育现代化”之路。我们以“生态道德教育”、“现代心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具备现代人的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2000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中学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江苏省天一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以“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天一校园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为教学目标,追求“明天的教育”,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上凸现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我校超常教育锲而不舍20年,多次在全国和世界超常教育研讨会上交流成果和宣读论文。在科技特色教育中,充分发展学生特长,学生的小科技制作5次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创造一等奖。2000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全省唯一的“团体一等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从教育的本质功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目标出发,如何更好地发挥重点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学校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怎样去追求更有生命力的教育;怎样放大名校教育规模和无形资产,组建新的教育运行机制,探索集团办学模式,广泛动员和接待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管理。

江阴市梅村高级中学校长胡平

确立现代教育观念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第一线的重点中学校长,要带领师生员工抓住机遇,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知识经济与教育的良性互动,其首要任务是确立应对挑战所必需的现代教育观念。下面择要谈三点。

一是要确立人文教育观念。知识经济作为工业经济的替代,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经济所造成的种种失衡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在现阶段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协作精神、和谐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天人合一思想。

二是要确立通才教育观念。现代科技的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是科技知识的分类越趋细密,一方面是多学科知识的相互整合。新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近几年的“3+X”高考模式改革的深化,都是为学生毕业后具备更宽厚灵活的知识与能力,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从业的新要求。

三是确立创新教育观念。我们认为,普通高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内涵可以这样界定:面向学生群体,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丰富的、活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意识和基础性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创造力的发展和创造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中,“丰富的活知识”是基础和载体,“独立自主的创造意识和基础性的创造思维”是核心。这是一个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的完整而丰富的教育过程。普通高中的创新精神培养应注意由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由学校向社会延伸。我校作为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作为祖国江南的“古镇名校”,应努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继续加大力度,为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锡山市羊尖高级中学校长储建明

培育校园文化

羊尖高级中学始创于1943年,57年的办学史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人文教育思想。羊中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羊中文化,成为学校自主发展的主题和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积淀起学校培育现代人的独特财富和资源。

一、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羊中校园从新颖别致的“书门”到“百年树人”的大型雕塑,从名人名言宣传标牌到50米长的文化走廊,从现代化的草坪音响到优美的校园环境,无不折射出学校强烈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先辈们“办教育兴华夏”的宏图大志,到今天“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宗旨,从老校到新校,是羊中人积极探索、自我实现的见证。

二、师生形象是校园文化的精神脊梁,是学校面向未来的生命之源。师生形象的建设是流动着的校园文化。近4O年的夜办公传统没有变,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变,“三五”规范已成为教师们自觉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831”名师工程等搞得有声有色。羊中人努力推进学风建设。学校抓住德育基础工程,确立了“在自主管理中培养自我、发展自我”的德育目标,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三、办学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综合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树立社会形象的试金石。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外化,从本质看是教育规律在学校内部的独特运行。羊中人在多年的办学进程中,坚持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抓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羊中人对学生自主管理进行了艰苦而又深入的探索,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初步形成了“自主性教育”的办学特色。

江苏省华庄高级中学校长王惠东

育有底气的新人

华庄高级中学建校五十多年来,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综合特色”的办学之路。现在学校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还是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和教育科研基地,普教和艺教均享有大学本科保送直升资格。

积极探索办学模式,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我校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80年代中期,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学校领导认真学习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农村中学必须主动与社会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了“让所有学生在共同学历水平基础上各展所长”的办学理念。从1988年起率先提出了“2+l”的办学模式,即在前两年基本学完高中主要文化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流,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对另一部分学生进行升学教育指导。创办特色教育是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选择。学校于1991年创办了普高美术、音乐特长教学班,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有200人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中获奖。艺术教育的卓越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校素质教育的发
展。课程改革使我校高考录取率位居全市前列。学校的办学经验曾在国家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八所中小学校长座谈会上交流。

在新世纪里,我校将奋力推进两大工程,提高综合办学合力。学校提出了长远发展规划:加快步伐争创国家级示范学校。主要夯实两块基石,奋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和名师工程。即将启动逸夫艺术楼和体育馆的建造,对教师提出“四种水平”要求。即提高以奉献精神为目标的师德水平,提高以高层学历和创新能力为要求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以出教科研成果为核心的教育科研水平,提高以多媒体电化教学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水平。

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校长、书记徐勉志

抢占教育现代化制高点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近几年,我们正是紧紧把握住这一时代特征,努力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在探索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基础建设。(l)建网络。投入60多万元建设了校园网和网络教室,为办公室和教室配备了微机,让网络延伸到各处室、各班级。(2)建队伍。和学校青年教师的培训结合,学习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和文件下载等技术。(3)建机制。条块结合,在青年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机制;出台了《微机奖惩实施条例》、《名师奖励计划》和计算机方面的特别奖励方案。目前学校青年教师都能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进行网上浏览和文件下载。(4)建网上资源库。购、制结合,发动师生从网上下载文件,学校各教研组输入教学信息,师生共建,不断充实、丰富校园网上资源。建立了网上学习资料库、专题资料库、多媒体软件资料库、综合积件库及网上实验室。

在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注重网络资源的使用,使其为学校教学提供服务。(1)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制作媒体课件,实现制作与使用一体化。学校老中青教师共享。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探索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上信息的功能,探索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模式,在网上输入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人—机—人”的多向信息交流与传递、搜集、分析,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锡山市洛社高级中学校长黄荣德

探索新的办学机制

1999年4月,我校跨入了江苏省重点中学行列。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办学机制,学校事业呈现蓬勃的活力。

一、根据教育的经济价值规律,建立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投入机制。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瓶颈,是巨大的资金投入。于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入机制成了当务之急。我们采用了下列几个途径:1.政府保证,社会赞助。2.企业转制,学校自筹。3.后勤管理引入市场机制。

二、根据市场经济特点,用“特色产品”来建立学校抢占教育市场份额的竟争机制。作为社会产业体系的一部分,教育必然要参与严酷的市场竞争。我校根据自身条件,在素质教育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逐步提高适应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的能力。

1、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激活用人机制,发扬五个“上去”(激上去、带上去、用上去、促上去、逼上去)。邀请名、特教师和高校教授专家来示范、讲学;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现在,我校业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各科各类教学业务竞赛中,屡创佳绩。

2、在素质教育中坚持“科研先导”主体战略,优化教育思想,提高学校品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质量、低负担”教改之路。我校目前共承担六项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锡山市教委在我校召开了高中生自我管理方式研究成果展示会,推广我校这一德育特色经验。

3、艺体活动丰富多彩,艺体传统长盛不衰。学校现今每年精心组织大规模、高规格的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等多种素质获得充分发展,同时注重在艺体教学活动中加强教育科研,以探索规律,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内涵。

无锡市怀仁中学校长孙祖法

抓五项工程实现新跨越

2000年,我校启动了三大工程——在全省招收百名免费生,以改善生源;在全国招聘十名名师,以优化师资结构;在全国招聘两名德才兼备的名校长,以充实领导班子。三大工程的实施,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后劲。

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的现代社会好公民”为办学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管理规范的原则,以严谨治学,注重质量著称。60年代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如我国著名火箭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姚桐斌。学校还进行多项教改试验,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近年来,有150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编印《论文集》8辑。

学校以“一切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为办学宗旨,注重德育。学校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活动课程建设,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今后的发展规划,首先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思想指针,以“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为办学目标。重在“人员工程”的基本思路,争取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学校师资、管理更上一层楼。

其次是抓好五大工程:1.建设成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革命化、开拓型、效能型、民主型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高、新、尖的教师队伍。2.形成现代化德育管理网络工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德育工作时代性。3.实现现代教学系统工程,全面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益。优化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评价。4.实施阳光工程,着力办好阳光班。5.进一步完善现代校园建设工程。

南菁高级中学校长夏锡良

塑造未来强者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创建于1882年10月27日,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

南菁的前身,是江苏学政黄体芳在光绪八年创办的“哺育书院”,书院命名取自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清末,南菁书院是江苏全省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辛亥革命后,学校以“忠恕勤俭”为校训;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南菁百余年间,英才辈出。他们中有李大钊的老师和革命引路人白毓昆,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有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为代表的7名中科院院士,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7位现役将军……

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塑造未来强者”是南菁育人的目标。“会做人、会学习、会办事、会健身”,是新时期南菁学生的形象。“会为人师表,会教书育人,会一专多能,会强身健体”,是新时期南菁教师的形象。同时,南菁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焕发活力的学生干部,建设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

南菁的学生学习更为优秀,历年高考成绩都在全省重点中学中出类拔萃,在全国中学生各学科竞赛中,获得过从第一名到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南菁曾多次被评为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和省明星校办企业以及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上下正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为推进素质教育,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创造更加辉煌的前程而努力奋斗。

江阴市第一中学校长沈娅梅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感到:管理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管理好一支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资源,学校发展的资本。因此,我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一种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我把它归结为四点:

一是以人为本,理念上抢占制高点。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都站在了时代的制高点,校长的思想才能得到认同,并化为实际的行动。在实践中,我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渗透到全体教师中,同时使全体教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政治、法制、科学和民主观念。

其次以质为重,事业上找准增长点。1998年,我倡导在江阴一中召开了21世纪一中教育发展研讨会,请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教育界领导、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一中今后的发展思路,很快形成了《江阴市一中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综合规划》,用目标增强教师的信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仅用两年时间把江阴一中建成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并于2000年4月高标准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验收。

第三是以法为准,方法上抓好关键点。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我特别注重在制度和方法上寻找到结合点。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其关键点是形成集体议事制度、建立低重心的二级管理制度、改革评价制度和执行校务公开制度这四项制度。

第四是以和为贵,情感上把握平衡点。校长管理不能光靠制度去束缚人,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在工作中,我注意扮演好四种角色:善解人意的朋友,胸襟开阔的长者,为教师服务的公仆,勇于承担责任的领导。

江阴市青阳中学校长林宏宇

努力建设名牌中学

江阴市青阳中学已经走过了73年的发展历程。1995年11月,我校通过了江苏省重点高中的评估验收;2000年4月,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验收,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九·五”发展规划。在新的世纪里,我校的发展定位是:把青阳中学建设成内涵丰富、质量上乘、特色显著、示范性强的名牌中学。

以人为本,培育精品,创建特色,建设名校,既是我校“十·五”发展框架的基本思路,也是努力方向。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两篇核心文章。

在丰富内涵方面,主要是巩固学校发展的根基、充实学校发展的底蕴、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在发展这一主题的导引下,我们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求索,力求突破,有所建树:1、建设教师队伍,推进名师工程。2、优化内部管理,构建多种机制。3、运用现代技术,探求发展模式。4、提高教育质量,强化素质教育。

其次是拓展外延。丰富内涵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自然结果。外延的拓展是内涵的延伸,在这方面,我校主要努力实现如下的奋斗目标:1、扩大办学规模。在现有高中八轨的基础上向十轨以上目标迈进。建造设施现代的学生公寓和餐厅,继续完善、添置各类设施、设备。2、积极创造条件向市内外、省内外招生,努力改善生源状况,千方百计引进优秀教师,为推进名师工程增添活力。积极创造条件,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使外语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3、加强校际交流。与名牌中学多交往,强化沟通合作。开通互联网,共享名牌中学的丰厚的教育资源。4、把青阳中学未来的发展定位在建设名牌中学这一目标上。

无锡市第一中学校长唐加俊

发扬自主教育传统

无锡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90年历史的老校,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中学,最近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省级验收。在90年的历史中,我们培养出了钱伟长、罗豪才、钱临照、杨国桢等出色的校友,也涌现出国画大师钱松岩、音乐家杨荫浏、教学家许莼舫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我校一直以教育质量优异享誉教育界,被誉为“江南教育先锋”。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早在1935年,我校的老校长,著名文史学家施之勉先生就以“独立、创新、牺牲、服从”作为我校的学生准则。80年代,江苏省教育厅总结推广我校的办学经验,其中极重要的一点即是学生的“五自精神”(自尊、自立、自信、自爱、自强)。90年代,我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为办学理念,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口号,主张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将这种特色概括为3句话: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是我们的职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愿意用自己的价值去创造社会的价值,是我们的理想;让学习成为一种轻松而快乐的工作,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人的脸上,是我们的追求。

我校今后的发展思路是,明确“一个转变三个确立”,迈好课堂教学研究两大步。即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承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策划者”;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确立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及主体学习观。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强调“以学促教,苦练内功”,包括三项工作:一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定量;二是强化课堂教学的常规意识;三是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协同意识。我们还要将眼光投向未来,我们将举行“新概念课型”展示活动,使教学研究的前瞻性从纸上转向课堂。使我们学校能够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无锡市第二中学校长陈江辉

确立三个观念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18年秋,是一所具有82年办学历史的江南名校。这里,走出了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宇航学家唐象源先生;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有九名院士先后毕业于我校。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先生,苏州大学校长钱培德先生均是该校校友。英才摇篮,是我们永远不懈的追求。

1997年,二中成为无锡市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1998年二中通过了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省级验收。新世纪,二中确立了新的办学目标:在三年时间内,要把二中办成全国一流的重点中学,跨入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的行列。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学校首先要确立三个观念,即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观和现代质量观,立足今天,把握明天,设计和实施今天的教育。其次,要体现三个性:一是先进性,要充分发挥省级重点中学在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中的表率作用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先锋作用;二是时代性,要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三是开放性,要充分发挥重点中学在推动区域性教育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密切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学校与国内、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第三,要坚持两手抓,即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让二中真正成为“英才摇篮”。名校要有名师来支撑。三年内,学校要在青年教师
中培养出一大批骨干教师、一大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在实施名师工程的同时,学校还要抓好教学科研工程。

无锡市北高级中学校长冯振德

以人为本加快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建校于1987年9月,由无锡市区原历史悠久的四中、九中和社桥中学三所完中的高中部合并而成。近三年来,市北高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评为无锡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重点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一所原来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不尽如人意的普通高级中学,何以能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声誉鹊起?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学校“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确立和凝聚人心工程的实施。

我们领导班子认识到:学校管理应当确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确认管理的重点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实行刚柔相济、以柔为主的管理方式,主要依靠良好人际关系的氛围,彼此信任、尊重、理解。

近几年来,市北高中党总支和校长室以此认识为工作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以加快发展来凝聚人心。我们不断提出并实现新的办学目标,使教职工看到学校发展的前景和希望,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

以领导“身正”来凝聚人心。学校领导注重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能认真履行“廉洁、公正、务实、高效”的承诺,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信任。

以民主管理来凝聚人心。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我们十分注意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实行决策民主化、管理民主化,做到重大问题交群众讨论,重要情况让群众知道。

以温暖人心来凝聚人心。学校领导确立“服务”意识,从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热情关心教职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