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化作甘霖润民心

2001-07-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南宁风雨中,党旗分外红。

7月4日以来,急泄而下的洪流撞击着邕江大堤,南宁市280多万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国家财产重于泰山。南宁市、县(郊)各级党组织全部投入抗洪抢险,党员干部几天几夜守卫在邕江两岸。在41公里防洪大堤最险要的地段,每10米就有共产党员确保大堤的安全。入夜,滔滔洪流冲刷着大堤,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犹如一面面“旗帜”坚守在大堤上。

危难之际,他们以实际行动,响亮地回答了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市委提出让大家思考和实践的“能否代表”和“如何代表”这一重要问题,交出了自己的合格答卷。

南宁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抗洪抢险中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性不是偶然的。在开展第一批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市委就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群众满意”的目标,把“身”入基层、心系群众,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转变各级党员干部作风的突破口。在学习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中,各级党员干部在探索党建理论与自身修养及实践的结合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无论在抗洪抢险中,还是在平常工作中,都努力将自己化作甘霖润民心。

“身”入基层,在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在市委书记李纪恒的带领下,南宁市已有1万多名干部先后进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三同”过程中,共征询到群众意见和要求900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00多件。听民声,察民情,聚民心,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心系群众,在解决热点难点上下功夫。各县(郊)干部在一线调研中,摸清了县(郊)农民四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三大纠纷”调处力度不够大,二是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不够到位,三是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有所回潮,四是干群关系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紧张。针对这些情况,武鸣县采取“三包”(县直系统包村、单位包屯、干部包户)和“三引”(引进经济能人、科技专家、项目资金)等措施,解决了玉泉农民多年期盼解决的生产用水难、行车走路难、获取信息难等问题。邕宁县3000多名干部开展“进千家、访万人,办实事,保增收”活动,为群众办实事700多件。该县还专门成立农村“三大纠纷”调处工作联合办公领导小组,开展专项排查和集中调处。为了把农民负担再降低一些,各县(郊)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兑现农民甘蔗款,仅邕宁、武鸣两县就兑现甘蔗款1500多万元,并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清退编外人员。

理清思路,在发展农村经济上下功夫。一是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它作为解决农村经济主要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二是给农民送去农业科技,以科技服务农民。市里已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近500人次深入县郊、乡村,进行授课和指导,组织近千人次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785期,近20万农民受到了培训。三是加大投入,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武鸣县投资1300万元,加快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郊区筹集361万元,使19条乡村道路得到维修。四是努力抓好流通工作。邕宁县从上到下形成这样的共识:抓流通,就是抓农民增收,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为此,县里着力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网络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农产品营销队伍。首届南宁吴墟西瓜节,吸引来大批外地客商,让农民喜笑颜开。

选好载体,在创新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南宁市运用“干部联系农户登记卡”这一有效载体,把目标任务和要求具体化。武鸣县7000多名干部手持“联系群众登记卡”和民情笔记本进村入户,为联系户落实1万多个经济项目。基层干部把联系卡叫做“民声卡”,农民则把它称为“连心卡”和“贴心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