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作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

领导干部论坛
2001-08-04 来源:光明日报 蔡哲夫 我有话说

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重视抓作风建设,党的作风端正了,我们党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反之,什么时候我们忽视抓作风建设,党的优良作风遭到破坏,我们党的事业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重大历史关头,再次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痛下决心尽快煞住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两股歪风,寓意深远,值得我们深思。加强作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党内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以整治,从根本上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具体来说,要在四个根本问题上入手,实现四个结合。

首先,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根本方向,把作风建设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坚持作风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保证作风建设的正确方向。这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了解和熟悉经济工作,深入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要认真分析研究当前作风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采取新举措,切实改进那些与经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旧的传统作风,特别要注意找准作风方面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中都应把经济工作和作风建设通盘考虑,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共同落实,在实践中探索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切实纠正作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分离的“两张皮”现象。

其次,要把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根本基础,把作风建设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中心环节,这是由作风建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就其个人而言,作风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问题。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只有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有效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认识和行动。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优良作风在新形势下得到发扬光大。

第三,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证,把作风建设同民主集中制建设结合起来。作风好坏不仅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与人的思想相比,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导致“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来确定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对主要领导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细化集体领导的程序和规则。

最后,要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途径,把作风建设同干部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当前的作风建设是在改革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新形势下党内出现的各种不良作风,都与改革的不彻底、不到位有一定关系。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去克服和纠正。就作风建设而言,当前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加快干部制度的改革。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他们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倡导者和主要承载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就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而干部队伍的整体作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制度是否合理和完善。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就必然滋生和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民群众对干部的升降去留没有发言权,就必然导致有人跑官、买官、卖官。只有加快干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党管干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充满活力的干部制度,才能有效地改进干部队伍的作风。

(作者系中共丹东市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