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查海龙玉

2001-08-15 来源:光明日报 庞进 我有话说

全国玉·龙文化研讨会在辽宁省阜新市召开,接到邀请函我喜上眉梢,因为那里有查海遗址,有目前发现最早的距今八千年的石块摆塑龙。1993年我编著出版《八千年中国龙文化》一书的时候,查海龙还没有出土,“八千年”的提法还只是一种推测。查海龙使“八千年龙文化”有了一个确证,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

查海遗址离阜新市不远,乘车几十分钟,赭红色外观的查海遗址博物馆进入眼帘,整座建筑由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梯形构成,兀立旷野,庄重而醒目。

遗址就在馆后百余米处。远看唯见明朗的阳光在两块矩形大玻璃罩上跳跃,近前才能看到玻璃罩下的摆塑龙。此龙长近20米,宽达2米,用差不多拳头大小的石块摆塑而成。视其形状,扬头向西南,拖尾甩东北,口大张,背弓起,跃跃然有腾飞之状。也许是年代太久远了,腿足已不清晰。参与发掘的专家说此龙1994年出土时,石块呈红褐色。然如今已发白了,形状也呈现朝模糊演变的趋势。于是就谈及保护问题,整体挖走吧,太大了;就地盖房吧,需要一大笔资金——做好一件事,不容易。

八千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村落,石块龙就摆塑在村落中心的广场上。先民为什么要摆塑一条龙在这儿呢?学者们根据龙塑南侧和腹部下方发现一批墓葬和祭祀坑的情况,推断此龙可能为祭祀用龙,表达着某种宗教意识。也有学者认为此龙可能是撒灰驱虫习俗的演变,是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达到避邪御凶的目的。我的观点是综合的:摆塑龙似蛇不是蛇,说明查海先民已将动物崇拜升格为神物崇拜。既成神物,就有多种神性和多方面的功能。用其沟通天地,祭祀上苍神灵,可矣;用其祈雨祷水,求得农牧业丰收,亦可矣;用其避邪御凶,充当部落的保护神,更可矣。

遗址东边有一条沟,沟沿丛丛地长着野酸枣。时值金秋,繁盛的酸枣熟成了酱红色。摘一把一边走一边吃,我们去看沟下的“龙泉”。这是一眼水质很好的旺泉,从古到今一直汩汩地流着。现已用水泥做了一个圆囤状的保护罩,一根管子就通到博物馆里去了。站在一棵浓浓绿的垂柳下,我想象着查海先民抱着砂陶罐到这儿来取水的情形。八千年了,人们对水的依赖依旧。有水就有人,就有龙:水就是人,就是龙;水,人,龙,三而一,一而三啊。

思绪正纷纭着,办会的同志招呼大家去参观博物馆了。查海遗址从1989年到1995年,先后进行了七次发掘,出土文物相当丰富。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我们看到了其中最为珍贵的两块龙纹陶片和多件真玉器。陶片龙纹,一为盘旋的龙体,一为蜷曲的龙尾,鳞状纹理栉比排列,清晰可见。龙形摆塑体大而粗,龙纹陶片残小而细,两者正好互为补充。玉器有玉匕、玉、玉珠等,和龙一样,这些玉器也有八千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真玉器。龙和玉,实乃中华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两珍”,是先民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进而能动地改造、升华自然的最早的表征,将其视为文明肇始的标志实不为过。尤为可贵的是这两大标志竟相依相伴地同时出现在查海遗址!难怪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来这儿考察后,欣然挥笔,写下了“玉龙故乡,文明发端”的题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