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抢夺“尖子生”正常吗

关注
2001-09-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吴明京 我有话说

据报载,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通过媒体向湖北高考文理科前10名的学生许诺5万元奖学金,无独有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出“高价”:12万元吸引“尖子生”就读。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地高校抢夺“尖子生”成为引入瞩目的现象。

抢夺方法多种多样

北京某著名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对笔者说,现在的生源争夺方法归结起来大概有三种:一是“悬赏型”,最主要的是给予学生数额不菲的金钱,这种方式现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比如对第一志愿考进该校的前几名学生奖励多少;二是“承诺型”,招生人员许诺多少分以上一定保证录取,多少分以上保证专业。没有承诺以前,考生按照填报的志愿学校分批依次录取,例如某校计算机专业只有30个招生名额,按照高考前的摸底考试,排名在前50的学生才有希望,以这种方式操作,60名以后的人就会自动放弃该校,但是,对学生承诺摸底考试中前60名的学生或者是高考成绩在600分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填报,势必造成学生填报志愿的“扎堆”,势必要把一批高分给“刷下”;第三种方式是“攻击型”。夸大其辞自己学校的招生方针,同时对对手的招生策略进行攻击,对竞争对手的专业设置进行贬低,向考生兜售“哪个学校某某专业几年后将会很‘冷’,某某专业就业前景不好”等等。

生源争夺究竟为何

高校抢生源,与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有关。1999年1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法》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高校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进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时,教育部还将独立招生录取权下放到各高校。生源的争夺便成为高校竞争的重要一环。

对于各个学校争抢生源出现的原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吴岩博士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上,中国社会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发展阶段过渡,1999年的招生人数比1998年增加了47%,高等教育学生的质量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学术标准、专业标准迅速变成了社会适应性标准,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在于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许多学校还是按照原有的标准、原来的精英化观念来指导教学、招生,就出现了争抢所谓的好的学生、高分考生的现象。二是制度上,如何评价一个考生的质量,现行的标准是大规模国家选拔性考试,这种选拔模式在我国粉碎“四人帮”之后对高等教育恢复人才的选拔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其根基还是应试考试,无论是否采取了“3+X”还是“3+N”等形式,应试考试就是按照高分低分来选拔人才,这种考试对学生的潜能谈不上考核,学校只能选择这样的“高分尖子”,“高分尖子”的多少代表了学校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学校的声誉。三是从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导向,认为对一个学生的评判的标准就是分数,一旦学生分数高,学生的潜能就不再被考虑,这也是“高分考生”恰恰是“问题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各个学校不能不对自身的发展考虑。目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之一就是能不能招收高分的学生、有没有好的声誉,我国传统上有一种从众心理,一旦学校被“炒”起,大家认为“好”,就会有更多社会目光,就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赞助,就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氛围。大牌学校为了声誉去争,而新兴学校为了争取这一评价、这一声誉,也会自觉加入到竞争中来,形成招生的恶性竞争。同时现在的许多学科型学校的发展,需要有一批很好的科研后备军,而老师的许多科研项目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尖子生也更有可塑性,他们的发展前景也更可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生“销路”就一直很好,笔者获悉前几届750名学生中,有80%左右的学生毕业当年被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其中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有300余人,绝大多数已获得博士学位,毕业生中也不乏全国各名校、各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

社会看法褒贬不一

对于愈演愈烈的“尖子抢夺战”,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北京社科培训中心的张宏主任说:真正的尖子生不应该是仅仅建立在高分上的尖子,而是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学生。但是这种综合素质的评价在实际中不容易操作,以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的学校只能从考分高的学生中去挑选。一位姓陈的家长对笔者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是很好,而来抢“尖子”的也多为一些比较有名的重点学校,能进入这类学校,就业时应该能好一些。况且还有一笔奖励,可以为家长们减轻负担,尤其是贫困家庭。然而,也有家长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表示担心:他们认为选择哪所学校和哪个专业更看中它的办学质量和对孩子的发展,奖励或许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和鼓励,但是这种奖励应该适可而止,孩子成为“尖子生”,只能说明他过去学的很好或者高考中临场发挥比较好,能不能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出类拔萃还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另外,过度的奖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不好。

解决应从根本入手

如何解决“抢尖子”的问题,吴岩博士认为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即建立现代高等教育的综合性评价标准,也就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发展的开放性的现代中国教育体系,学校和教育界要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标准代替目前的精英化标准,同时改变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模式,他认为观念和制度上的不改变,以考知识点的考分高低来录取学生的方式不改变,这种“抢尖子”现象也不能得到改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