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霞凝新港在湖南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作用

2001-09-23 来源:光明日报 长沙市交通局局长 谭杭生 我有话说

今年8月,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20世纪90年代交通发展的实践启示》中强调:“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是推进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保持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可行的战略步骤作指导,并坚持不懈地组织实施。90年代以来,我们着力加强了交通发展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战略步骤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公路水运交通“三主一支持”发展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对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进行了深化和细化。本文结合“三主一支持”的长远规划设想,谈谈霞凝新港在湖南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作用。

按照交通部提出“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路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现代化交通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要求,作为湖南省会的长沙必须构筑长沙港口主枢纽,形成立体交通的新格局。

一、呼应湘江开发建设,实现城内港区搬迁

湘江发源于广西灵川县海洋山,自兴安北流经金洲至斗岭入湖南东安县。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濠河口入洞庭湖后改称河水洪道,至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全长960公里,湖南境内764公里。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潇湘儿女,给流域以舟楫之利。长沙港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地处湘江中下游,沟通“三湘四水、南联海域、北达中原”,几度“转输半天下”,素有“潇湘第一港”之称。

长沙港具有货运通江达海到全球的水运优势。交通部曾投资在长沙港建造了5艘600千瓦的大型江海推轮和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40多艘680—900吨级的槽盖分节驳,均具备适航A级(江阴—上海)航区的货运船队。

1992年9月,开辟江海直达国际集装箱班轮支线运输业务,已开通了日本、新加坡、北美、韩国、西欧、东南亚等国际航线10多条,结束了该港口无国际集装箱装卸运输的历史,同年西湖桥成为湖南内河唯一被纳入世界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的装箱点。

1995年,长沙港货运船队参与跨世纪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并承运装载筑坝的“混煤炭灌式集装箱”运输。

1996年元月,该局货运从上海为“湖南人造板厂”从德国引进该省第一套3万立方米,价值达1500万美元的中密度纤维生产线;单件最重67吨,高4.2米,宽4米;最长件13.4米的“四超”(铁路运不了)大型设备,安全运抵长沙港起卸到厂方,创下湖南航运港口史上新纪录。

1998年,该港货运共承运出湘到上海港出口援外大米10多万吨,为全省水运最高纪录。

2000年8月15日,经交通部、长沙海关审核批准,运用自己的码头和江海船队,该省第一家由海关监管——长沙港国际集装箱运输内支线正式开通,实现了“货物进场即出国,装箱上船已进口”。

2001年5月—8月,先后开辟了两条冷藏国际集装箱运输线,使外贸客户保鲜运输,远涉重洋,结束了湖南内河港口水路无冷藏国际集装箱装卸运输的历史。

二、具有千吨级航道贯通“黄金水道”的优势

1、1995年3月,我国内河支流第一条千吨级航道——湘江第一期工程整治验收,岳阳城陵矶至株洲257公里,正式通航千吨级船(队),从此,有了湖南的“黄金水道”实现了江海联运的战略。株洲航电枢纽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五”计划,即将动工。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新港建成后,依托湘江千吨级航道贯通长江“黄金水道”,纵向与京广铁路,横向与石长铁路、公路与107、319国道相联构筑了主枢纽形成了省会——长沙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2、国家和湖南省投资近20亿元,建设的衡阳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中的船闸,于1998年12月31日正式通航,有利于航道条件的改善与延伸。

3、沟通西南物资流通,促进湘黔铁水分流。贵州瓮福磷矿是亚洲最大的矿肥基地,年产量250万吨,多年来优质的磷矿石畅销国内外,以前部分运往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大型磷肥厂的矿石,经铁路运到湖北枝城港后水路转运。1999年4月1日,首次由湖南省长沙港务局货运总公司“3602轮”顶推6艘680吨级货驳船队,满载的磷矿石起锚顺江东下,从此拉开了沟通西南物资流通,承运贵州从铁路到长沙中转铜陵的运输序幕。运输费用比从枝城港中转且平均每吨要节约运输等成本费用10多元,加之运距短,每年可为供销双方减少数十万元成本,具有较强的运输优势。

三、建设中的新港规模与发展前景

黄镇东部长最近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发展交通事业的力量源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要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形成推进发展交通事业的强大合力。

1、蓝图拟定的新港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建设集装箱和兼重件千吨级泊位2个,散件杂货千吨级泊位2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20万吨。泊位前沿岸线长约320米,陆域纵深约370米,码头设计为框架式结构;同时,从长沙——湘阴公路(金霞大道)至港口前端1.4公里的进港道路,按60米规划控制,第一期工程按路基宽度17米修建。总投资为2.16亿元,预计2002年10月竣工投产后,将结束长沙港口无千吨级码头的历史。

2、霞凝中心港的规模与功能。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中心港的建设总投资4.77亿元,分两期工程进行,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完成后,港区岸线建设长620米、按框架式码头设计,建设货运泊位18个,其中11个千吨级泊位,3个500吨级泊位,4个其它泊位,预留2个客运泊位;港口吞吐能力490万吨,整个港区规划用地686亩。4个千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各配一台35T轨距30M,基距16M的集装箱“双梁门式”起重机,集装箱堆场作业配两台30.5T轮胎龙门起重机,铁、水联运配一台35T—30M“双梁门式”起重机作业,担任铁路40英尺标准箱的装卸。并配套建设组织管理,通信信息,生产服务及生产、生产辅助服务四大子系统。建成后的新港口基本具备运输管理、中转换装、装卸储存、综合联运、通信信息、生产、生活服务六大功能。

3、港口主枢纽的作用与意义。长沙港口主枢纽将成为国家对外口岸的重要延伸港,全省的物流中心,并将成为湖南湘江风光带的一大景点,一颗点缀美丽星城的明珠,它将为长沙市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挥巨大作用。不久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金霞添异彩明珠璀璨映湘江,月亮托飞虹贯通枢纽新港城。”

总之,建设长沙霞凝新港区是长沙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改善全省的物流中心环境,而且对我国西部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并且对促进我国内陆交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作用不可抵估,为我国加入WTO都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