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沙港口 向现代化港口主枢纽迈进

2001-09-23 来源:光明日报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晓明 我有话说

长沙地处湖南中部偏东北的湘江下游富饶的河谷平原,是沿海经济带与西部经济带的接合部,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向内地辐射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沙将成为支撑沿海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先导城市,作为湖南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长沙港在长沙经济中的作用和战略地位日益凸现。

依据长沙的城市性质和战略态势,长沙港口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是向现代化港口主枢纽迈进。解放初期,长沙地区仅有大小码头36座,全都是100吨级以下的小码头,如今的长沙港拥有城区、坪塘、丁字湾、望城以及湘阴五个港区,长沙城区有300吨级码头20座,500吨级码头11座,年货物吞吐量达500万吨,占全市港口吞吐量的50%,为长沙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长江干支线上的一个地区性大港。

目前,长沙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旧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城区三纵四横的道路改造工程全面铺开。然而,长沙现有港区地处城市中心,陆域狭小,进港货物受市交通的影响较大,发展空间有限,加之机械设备大都是七、八十年代投资建设的,陈旧老化,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此,长沙市委、市政府在综合考虑全市交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规划在霞凝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港镇建设长沙新港,并与京长铁路,长石铁路和金霞大道相连,构筑长沙新的物流中心,逐步搬迁老港,建设现代化长沙新港把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起来。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解放初期,长沙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市货运总量的70%,到了80年代初期仍占30%,但到了90年代却下降到20%以下。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大规模投入,铁路几次提速,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水路运输企业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低谷之中,其间也失去了几次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80年代就提出城区港口外迁,但因资金短缺,加之认识不充分,认为老港还勉强能满足要求而作罢;二是90年代初期湘江千吨级航道建设时未能对长沙港口功能进行配套,结果是长沙周边的城陵矶、岳阳、株洲等城市,相继建成了千吨级码头,而长沙港还是小打小闹、小修小改;三是新港的选址几经争论,多方探讨却一直未能形成共识,其间交通部、省交通厅曾作出了资金上的计划安排,但长沙港口建设从“八五规划”开始一直到去年才最终定在霞凝新港区,耽误了宝贵的建港时机。因而,长沙港成为全国内河23个港口主枢纽中起步最慢的港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港口经济的再认识

80年代《长沙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就对长沙港口进行建设规划,从“十五计划”开始就提出了“港口吞吐量在500万吨的基础上,2000争取翻一番;在完善理顺现有5大港区的基础上,建设霞凝新港区”的战略思想,这本来有利于发展湖南“湘江经济走廊”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但由于认识上的滞后,实际运作中港口的位次后移,错过了几次极好的发展机遇。

长沙港历来是中南地区的天然良港,具备孕育港口经济的良好基础。随着沿海经济带向内陆地区的辐射,内陆港口作为联系海洋运输的桥梁和纽带,港口经济具有独特的自然力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也为港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港口本身具有的区位优势也是港口经济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长沙国际集装箱和内支线的开通,为LG曙光电子、出口烟花鞭炮、有色金属制品、农业加工产品、进口机电设备等物资的进出口提供了新的、便捷的运输通道。港口大范围、大规模的集散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市场。

因此,在长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极为繁重的情况下,长沙市委、市政府将长沙港口主枢纽建设纳入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并列入省、市重点工程,在整体规划上结合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的实施,长沙港口主枢纽被确定为港群一体化的主体,并按照“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抛弃封闭式的建港观念,形成全方位的港群整体综合功能,力争早日实现长沙港口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以城兴港港兴城荣

港口城市是港口经济的依托,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世界经济走向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长沙港口正迈向现代化的港口主枢纽。建设中的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中心港区位于长石铁路桥下首的湘江东岸,占地686亩,港区内将兴建千吨级码头七个,总投资4.78亿元,一期工程建设的重点是2个集装箱专用码头,2个重件兼集装箱码头,设计吞吐能力为200万吨。港区投资1.7亿元,一期工程于今年八月底动工,至明年10月前建成,二、三期工程也将于明年初开始规划,预计到2003年,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化长沙新港将矗立在世人面前。

并且,按照长沙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现有城区铁路货站以及公路货物将相继外运到霞凝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新规划的长沙工业区,进港道路金霞大道预计将于年内完工,以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把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有机地融合起来,构筑中南地区大型的现代物流中心,以吸引长沙及周边地区的物流在新港集散,担当起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开发地区的中转基地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的功能。

同时,随着长沙港口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优良港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港口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作用与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也对港口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港的建设与经营必须坚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经营管理队伍,形成有利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港口效能的管理体制,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服务,使长沙港口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目前,长沙港口主枢纽的建设已全面铺开,只要我们高举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讲话的精神,脚踏实地、团结奋进,不远的将来,长沙港必将成为湘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