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晋中过两节

2001-10-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文斌 我有话说

应山西省华德生态农林业开发公司董事长马彰原之约,今年我到晋中市度过了国庆和中秋两个佳节。今年夏天,我听说马彰原在黄土高原上创造了奇迹,将那里漫山遍野的野酸枣稼接上梨枣,就有心到那里看一看。马彰原却说:“秋天来吧,那是收枣的季节。”从此,我就开始等待。几个月过去了,我们曾多次相约,但时间总不凑巧,最后就干脆相约国庆节。

马彰原在山西确是一个有很大知名度的人物。他所创办的华德公司已在运城市的河津、万荣、临猗和晋中市的榆次、榆社、灵石、和顺、左权等地建成两大生态园群,共27个生态园、两个苗圃、一个产研中心,开发了近6万亩“四荒”土地,独创了枣树矮株密植技术、老枣树低位截干换头技术、树草药交叉种植技术、野生土鸡放养技术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使昔日的荒山野坡改变了面貌。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马彰原还将现代企业的思维和管理导入“四荒”开发领域。晋中市委副书记耿怀英将他们的经验称之为“华德现象”。耿怀英说,八十年代中期,在平遥县东郭村农民王炳先的带动下,先后有11个城乡大户携资千万元进入平遥南依涧乡治理开发“四荒”,创造了“南依涧现象”;九十年代初,和顺县在晋中率先实行“四荒”资源使用权的大面积拍卖和大力度治理,创造了“和顺现象”;世纪之交,马彰原在全省更广阔的范围内把“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引向了区域化、集团化、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创造“华德现象”。如果说“南依涧现象”是点的突破,“和顺现象”是面的扩张,那么“华德现象”则是质的提高。

我到达晋中,已是9月30日下午3点多。马彰原迫不及待地把我领到了他们所开发的南沙沟生态园。虽然思想早有准备,但眼前的情形仍使我吃了一惊。在那一面面沟坡上,长得绿油油的枣树把那令人心碎的黄土覆盖得严严实实。一米多高的枣树枝上挂满了肥硕的梨枣。一棵约两尺来高的枣树硕果盈枝,我一数,竟有104颗枣子。摘下一个咬上一口,甜味直沁心肺。

10月1日晚上,几十名华德职工相约产研中心,举行国庆联欢活动。这些职工都是自动放弃假日休息在公司上班的。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职工,我似乎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本报晋中10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