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物理的挑战科学的启迪

2001-10-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敬智 我有话说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淅淅沥沥的小雨带来了一丝秋天的寒意,然而北京人民大会堂却气氛热烈。今天,在这里作报告的是一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他作的是一个大型学术报告《物理的挑战》。

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题目。看看那些冒着小雨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人群吧!这里有中央和省部级干部,有两鬓斑白的老院士、老专家,有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还有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

报告开始了,从李政道那饱满的精神,洪亮的嗓音,谁会相信他已经是一位70高龄的老人。

“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两位启蒙老师——爱因斯坦和费米。”谁也不会想到李政道的报告竟是这样开头。

李政道说,今天是费米老师诞辰100周年,就先从费米老师谈起吧。恩芮科·费米是意大利人,曾在德国工作,1938年获诺贝尔奖,1939年1月来到美国,在爱因斯坦的举荐下,开始了著名的曼哈顿工程,3年后的1942年研制成功了核反应堆,首次带领他的科学家队伍生产出了人类可控制的核能。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就。

李政道特别强调基础理论对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决定性作用。他说,20世纪的两大物理成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由此才产生了原子结构、分子物理、核能、激光、半导体、超导体、超计算机……没有狭义相对论,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这一切的科学文化。

李政道是一个学识广博的人,这从他谈中国古代物理的开篇就可以看出来。他讲的是物理,却从杜甫的两句七言律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谈起。新星、超新星这些似乎是现代天文学的专利,但是李政道告诉我们,早在3000多年前的公元前13世纪,我国甲骨文时代的天文学家董作宾,就用甲骨文记下了新星并火的现象,北宋时期的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蟹状星云的超新星。

李政道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历数20世纪取得重大成就的世界科学家,多数是20、30岁出成果,最大的才41岁。他说,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代青年科学家向量子力学挑战;上世纪50—60年代,从宇宙射线和高能加速器开始,发现了很多新的粒子,因而产生了又一代新的青年科学家。他说,科学成就出于青年,一代新人才,产生一片新科技。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创新的科技人才。他说,这既需要上一代科学家的支持,也要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要帮助青年科学家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帮他们抓住时间和机遇,还要为他们成才创造环境。

谈到对称与不对称的问题时,李政道风趣地对主持会议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林宗棠说,正因为理论上对称,但实验结果不对称,因此现实中的反物质很少,你林宗棠才没有遇上反林宗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听众都很清楚,李教授是在想办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深奥的问题。

最后,李政道说,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我们不了解的挑战性的现象,如:如何改造真空?为什么夸克不能单独存在,是看不见的?我们尚不认识的宇宙中,90%以上的暗物质是什么?

李政道讲完了,但他的声音,他那浩如烟海般的深沉的思维,却始终在人们的心中萦绕。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