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自然环境要摆脱“压抑”

2001-10-08 来源:光明日报 整理:崔妮 我有话说

十九世纪末的西方社会,经历了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浪潮对大自然的毁坏之后,英国著名的规划学家霍华德在1898年就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它指出人们不仅应拥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还应有美好的自然环境。

王群生(重庆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92年,国家建设部提出在全国建立园林城市。目前已经有北京、青岛、烟台、深圳、珠海等城市达到这个标准,成为园林城市。国务院批准重庆建立一个山水园林城市。因为重庆得天独厚,它有山有水。建立一个山水园林城市,山和水必须是青山绿水,不能是秃山污水。重庆要在这个起点上建设。

许戈辉(主持人):既有高楼大厦,又要有山有水,这听起来好像是一对矛盾。

陈万志(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重庆既是江城,又是山城,依山傍水,建筑物大多依山来建筑,层叠耸起,道路蜿蜒,上坡下坎,随形赋地。最典型的就是“吊脚楼”,它是悬挂在半山腰,用竹子捆绑成形并支撑起的房子。我认为“吊脚楼”是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间,引入了自然景观。它以大自然的柔性软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使它变得有生气。

许戈辉:以前我们一说到绿化,总是说到城市的园林建设,说到绿化率有多高。其实园林化仅仅是种树这么简单吗?

陈万志:这确实是一个观念问题。有一件事情曾经震动了重庆的决策者。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知名的美国人,在游览我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解放碑时,置身在摩天高楼群中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话:“我好压抑。”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在向他展示骄人的建设成就。结果人家说出这样一句话,这让我们深思:对于生存在城市水泥森林中间的市民,我们究竟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想答案是非常明朗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创造最美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绿色的需求将像水、食物和空气一样,最终成为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当我们的生活提高到某一境界时,城市的绿色是生产力,城市的绿色是投资环境。从这个角度,我们就知道构建一个绿色城市的意义。

王群生:电视上曾报道有个绿化带很长,有100米。老百姓要过去得绕很远,我想,如果是能够在中间每二十米处留个道儿,这种绿化带就更容易保护。只有相互为对方多考虑一下,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陈万志:大家应当把绿色看成是自己的,就像呵护家里的小园林或者小盆景一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